量殺傷日軍。日軍猛攻不逞,惱羞成怒,極其兇殘地使用燃燒彈、毒氣和噴火器,特務團的勇士們前仆後繼,始終堅守在陣地上。其時雪花飛揚,周圍的山峰很快佈滿了白色,地面上的積雪越來越厚。可黃崖洞陣地前一片焦黑,硝煙散了又起。經8晝夜苦戰,特務團擊斃日偽軍800餘人,完成阻擊掩護任務後主動撤離。
劉伯承指揮第三八五旅、新編第一旅等4個主力團,猛擊敵人的側後,積極配合黃崖洞保衛戰。第三八五旅第十三團夜襲黎城,奮勇突入城內,埋設地雷百餘顆。日軍出動時觸發了許多地雷,造成較大傷亡。各地遊擊集團也不斷出擊,襲擾、牽制日軍。日軍到處捱打,不得不在風雪交加中,倉惶撤到西井。
劉伯承判斷日軍歸巢心切,鬥志已衰,且有惡劣的氣候條件可資利用,決心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伏擊戰。他把伏擊地點設在三十畝、曹莊、長畛背一線谷地裡。這裡是日軍從西井回竄黎城的必經之路。從三十畝到長珍背,相距10餘里,唯一的一條通路就延伸在低谷裡。道路兩側,近處是平地,稍遠處則是連綿的山坡。山坡上陡下緩,便於部隊伏擊時隱蔽和發揚火力。劉伯承令第三八五虛、三八六旅、新編第一旅的5個團埋伏在曹莊至長畛背道路兩側的山坡上。
19日9時,日軍先頭部隊進入曹莊,伏擊部隊把它放過去未打。過了半小時,日軍大隊人馬進入了伏擊圈。霎時,激烈的槍聲響徹山谷,兩側山坡上的火力一齊射入敵群,緊接著戰士們端著刺刀衝了下去。日軍遭到突然打擊,驚惶失措,收拾起400多具死屍,狼狽逃回黎城、潞城。
反“掃蕩”勝利結束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劉伯承。在回答記者關於粉碎日軍這次秋季“掃蕩”有何意義的提問時,他指出:一、縮短了日軍“掃蕩”的持續時間,敵人原定“掃蕩”一個月,結果20天即被粉碎;二、打破了日軍在黎城建立據點,長久盤踞的企圖;三、打破了日軍打通邯長大道的企圖,日軍於侵佔東陽關後,公路路標已插至響堂鋪,足見他們修路的決心,但此種企圖完全被粉碎;四、打破了日軍破壞根據地經濟建設,摧毀有生力量,大批捕捉壯丁的陰謀。
第二節突破鐵桶陣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為了保障擴大侵略的需要,日軍急於鞏固在華統治和掠奪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他們提出了“變華北為大東亞作戰兵站基地”,“建立華北參戰體制”的新方針。為了實現這個方針,日軍從1942年2月開始,對東起冀魯邊、西至晉西北的各抗日根據地展開空前激烈、殘酷的“掃蕩”。同時加強對佔領區的劫奪榨取和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並強化傀儡政權,大力發展偽軍,培植利用會匪道門,增強特務工作。
2月3日,日軍發動了對太行、太嶽區的春季“掃蕩”。
當天拂曉,日軍採取奔襲手段,分3路進攻太行區第二、三、四軍分割槽,一路由遼縣北犯石柺,一路山武鄉東犯王家峪,另一路由長治、襄垣合擊黎城,企圖一舉摧毀分割槽領導機關或基幹武裝。由於根據地軍民預有準備,日軍沿途遭到正規部隊和遊擊集團的伏擊、襲擊,行動受阻。各分割槽機關和基幹部隊及時轉移,日軍的奔襲全部撲空。
當晚,三路日軍共同轉向桐峪、麻田,對八路軍總部實行“鐵環合圍”。
劉伯承令新編第一旅在東陽關、潞城一線,分遣部隊結合遊擊集團,以襲擊、側擊的手段堅決扭住日軍,掩護領導機關撤退。又令第三八五旅第十四團前出到涉縣以北清漳河沿岸地區,迎擊深入“掃蕩”的日軍。新編第一旅等部隊對日軍展開猛烈的伏擊、襲擊,有力地牽制和遲滯了日軍的行動。日軍進到桐峪,麻田附近時,總部機關已安全轉移到了麻田以東的郭家峪。
日軍因兩步奔襲計劃均告失敗,遂轉而進行“輾轉清剿”。在和順縣的羊蹄凹、龍王廟尖,遼縣的左會、黃漳,武鄉縣的蟠龍、石板等地,到處捕捉壯丁,搶劫耕牛等牲畜,恣意燒殺搶掠,撤布糜爛性毒劑殘害群眾,對根據地進行滅絕人性的摧殘。為了支援太平洋戰爭,日軍特別注意搜刮資材,凡對戰爭有用的東西,一律裝車運走,連破銅爛鐵也不放過。
劉伯承令第三八五旅、新編第一旅等部隊強化游擊戰爭,以營、連為單位分散活動,大膽寬大機動,用伏擊、奔襲、急襲、騷擾等手段,摧毀日軍的運輸補給線,打擊日軍的“清剿”部隊。並派幹部幫助縣、區指揮部工作,開展全面全力的對敵鬥爭。
各部隊迅速分遣出若干分隊,結合遊擊集團和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