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進,西弱東強,如集中兵力先吃掉西路弱敵,再對付其東路,就可將敵各個殲滅。於是,他決定採勸攻敵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法,命第一縱隊積極攻鄆城;以第二、六縱隊迅速從敵人東西兩路之間插出去,直取定陶、曹縣,乘敵第一五三旅立足未穩,將其消滅,並清除曹縣土頑;以第三縱隊進至定陶以東的冉固集、汶上集地區,以便在攻殲定陶、鄆城之敵後,及時割殲東路援敵。
這個部署,體現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第一縱隊是3月間與第七縱隊合編而成的,有4個旅,加上臨時配屬的冀魯豫獨一旅,共5個旅,打鄆城守敵2個旅;第六縱隊是以3個旅打敵1個旅,都是在區域性上優勢對敵。
7日黃昏,第一縱隊集中兵力、火力,攻擊敵薄弱環節,經1夜激戰,全殲鄆城守敵整編第五十五師。10日夜,第六縱隊攻定陶,激戰5小時,全殲守敵第一五三旅,曹縣土頑逃竄。至此,按照預定計劃,在北起黃河、南到隴海路的廣闊戰場上,劉伯承完全掌握了主動權。敵整編第七十師1個半旅、第三十二師兩個旅、第六十六師兩個旅,於7月8日分別進抵六營集、獨山集和羊山集。在鉅野東南約80裡處,從南向北,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全然陷於被動挨打的困境。
這時,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鄧小平:“要放手消滅敵人,殲敵越多,對山東粉碎敵人重點攻勢,乃至爾後躍進大別山均極為有利。”遵此,劉伯承決心在“啃敵一邊”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敵東集團實施“各個擊破”。於是他令第二、三、六縱隊遠距離向東奔襲,會合第一縱隊,立即向敵進攻,不給敵人調整部署的時間,連續作戰擴大戰果。具體部署是:第一縱隊由鄆城地區於13日進到鉅野東南,拊敵右側背,割殲敵整編第三十二師,爾後攻擊整編第七十師。第六縱隊經張鳳集向東,一部切斷整編第三十二師與第六十六師的聯絡,主力於14日趕到薛扶集,協同第一縱隊殲滅整編第三十二師。
第二縱隊由曹縣向東,首先殲滅謝家集的整編第六十六師一部,爾後協同第三縱隊割殲羊山集敵軍。另以冀魯豫軍區獨立第一、二旅在萬福河北岸阻擊金鄉可能北援之敵。
7月13日拂曉,第一縱隊主力進抵六營集、獨山集以東的狼山屯地區,切斷了敵整編第三十二師與整編第七十師的聯絡。其第二十旅進到嘉祥以西之馬官屯,切斷了該敵退路,並準備阻擊可能由濟寧來援的國民黨軍。第二縱隊當天中午殲滅謝家集敵軍1個團之後,向東協同第三縱隊包圍了羊山集之敵整編第六十六師。
王敬久發現其部隊被分割包圍後,舉棋不定,先命整編第七十帥向南,整編第六十六師向北,靠攏獨山集之整編第三十二師;後又改令整編第三十二師向北到六營集接整編第七十師,一起到羊山集靠攏第六十六師。第一縱隊抓住整編第三十二師向北運動的機會,展開追擊,殲敵1個旅。敵整編第三十二師師部僅帶1個旅逃入六營集。
14日,第六縱隊趕到薛扶集地區,開始對六營集緊縮包圍圈,並決心當夜總攻。這樣,六營集地區形成了7個旅打敵兩個半旅的優勢。六營集僅僅有坐落在沙土地帶的200來戶人家,既無糧,又缺水,酷暑季節,敵軍兩師人馬擠在這裡作困獸鬥是很難設想的。劉伯承根據第一縱隊楊勇司令員的建議,決定採用“圍三缺一,虛留生路”的戰法,由第六縱隊強攻六營集,三面攻擊,東面虛留生路,由第一縱隊在六營集以東通往濟寧的紙坊街以西的開闊地上,布成袋形陣地,準備圍殲逃敵。當夜20時,敵遭猛攻之後,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紗帳作掩護,以整編第三十二師為左翼,整編第七十師為右翼,向濟寧方向突圍逃跑。一出六營集便爭相奪路逃命,正好鑽入第一縱隊的袋形陣地之內,遭四面圍攻,立刻潰不成軍,迅速被全殲十六營集東南的窪地裡。
六營集殲滅戰的槍聲方才終止,第二、三縱隊就對羊山集的敵整編第六十六師發起了進攻。羊山集是一個上千戶人家的大莊子,坐落在微山湖西金鄉縣的低窪地帶。莊子北面是一座平地突起的小山,形狀很象一隻坐西北面東南、昂頭蜷臥的大公羊,莊子西北波狀起伏的小山包,構成“羊尾”,從這裡可以通上“羊背”。東面的”羊頭”,北面的“羊身”都是高低不等的斷崖。南面傍山是一條從西向東的大街。敵軍利用天然地形構築了堅固的工事,加之連日大雨,三面環水,第二、三縱隊事先沒有認真偵察地形,即於15、16兩日進行攻擊。結果在敵人制高點火力壓制下,傷亡不小,未能奏效。
7月19日,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