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進步軍人經常聚會的場所。他不但對老部下做工作,就是幾度兵戎相見的對手,也不念舊惡,多方聯絡,耐心勸導他們參加國民革命。1926年8月3日,中共重慶地委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四川軍事調查》和《四川各派軍閥的動態》兩個報告,詳細列舉了四川車閥各部隊的番號、槍支概數、所佔防地,並簡略註明了各部隊主官的派系淵源、參戰經歷、政治態度、戰鬥力以及可能爭取等情況。
1926年8月上旬,劉伯承隨吳玉章途經上海前往廣州。在上海,他們向中共中央負責人詳細彙報了四川軍事運動的情形,商討關於組織武裝起義的設想,即爭取在四川建立起自己的軍隊,或是策動一部分四川部隊起義,藉以推動四川軍閥易幟,參加國民革命。必要時帶領起義軍會師武漢,或拉到川陝鄂邊,北去西安,接應馮玉祥軍東進,以配合北伐。
根據中共中央的設想和四川的情況,重慶地委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在川中若果我們要扶起朱德、劉伯承,造成一系軍隊是可能的。”①並提出由劉伯承組織舊部,在滬州、順慶一帶發動武裝起義的具體方案。中共中央對此建議十分重視,在回信中指出:“四川工作現在十分可以發展,雖然現時一般軍人之左傾是投機的;然而,我們卻可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擴大民眾運動,在各方面建立起一些基矗”事後,中共中央還就派人加強軍事運動、組織左傾部隊配合起義,和援助餉械等項事宜,作出了具體決定。並且預言:“在軍事運動上,我們亦有造成自己的一種局面之可能。”②8月中旬,劉伯承隨吳玉章到達廣州,參與研究北伐軍事,為準備起義尋求國民政府的支援。同時,負責接洽四川軍閥派米廣州向國民政府輸誠的①中共重慶地委給中共中央的報告。
② 1926年9月15日《中央政治通訊》。
代表。這期間,在北伐勝利的震撼下,四川軍閥驚慌不安,紛紛派遣私人代表到廣州活動,作出種種革命姿態。實際上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並伺機擴充套件勢力。
9月中旬,劉伯承在廣州以國民黨四川省黨部“特務委員會”名義,主持同四川各軍閥代表談判,利用矛盾,進行工作,並簽定了著名的《六條協定》。其內容是:“一、川軍將領為救國計,願一致加入國民黨,共同努力國民革命,服從黨紀;二、國民政府對川軍將領須應給以相當名義,與其他國民革命軍一律待遇;三、為完成國民革命計,川軍將領應實行出兵,以共同掃除反革命勢力,同時國民政府予以充分之援助與接濟;四、川軍應一律施行政治訓練;五、川當局應予人民以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之自由;六、本約經雙方代表簽訂,呈送政治會議備案後即為有效。”這《六條協定》標誌著四川國民革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是革命勢力在政治上的一次勝利。然而,劉伯承跟四川軍閥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對軍閥們首鼠兩端、見利忘義的反動本質看得十分清楚。他清醒地認識到,談判只是同反動勢力作鬥爭的一種形式,要促進國民革命軍的勝利,必須依靠全體國民,必須依靠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真正革命的武裝。
9月20日中共中央關於最近全國政治情形與黨的發展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還要開始注意四川,因為在那個地方的軍人既傾向國民政府,故意表示左傾,政治的環境是比較自由,可以容許我們活動。在軍隊中我們有幾個高階軍官及一部分國民黨左派,也可以發展成一個局面。”
正當北伐軍席捲兩湖,直搗武漢三鎮的時候,駐在萬縣的楊森率數萬人側擊武漢,對北伐軍造成嚴重威脅。為了鉗制四川軍閥,保證國民革命軍迅速北上,10月中旬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執、監委聯席會議,根據吳玉章的建議,決定給劉伯承以“國民黨中央黨部特派員”的名義,全面負責四川軍事運動。10月下旬,劉伯承離開廣州,取道香港乘海輪到達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了廣州方面的情形,以及四川軍事近況。並請求派人加強共產黨在四川的力量,以支援即將發動的武裝起義。中共中央對四川工作更加重視,即派歐陽欽前往協助。
11月中旬,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等人在重慶劉伯承家開緊急會議。會上,根據中共中央的意圖,成立了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由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組成,地委書記楊闇公兼任軍委書記。
第一次軍委會,以瀘州、順慶起義為中心議題。首先由劉伯承傳達中央關於加強四川軍事運動的指示,和利用川軍矛盾,組織瀘順起義的戰略構思和具體策略。軍委會經過反覆討論,確定組織起義的具體計劃是:爭取駐順慶和合川的3個旅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