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等居心至公至
明,閱文至允至當,曷用再試?但孤家閱經術科,第一名黃述祖,而又有黃纘祖、黃念祖二人,孤欲並登於榜首,以為
盛典。其先後次序,當聽於天。”隨令將三人名字貯於玉瓶,供於金案,先命吳學誠以龍箸夾起一名,是黃纘祖,遂定
為殿元;又命趙天泰、金焦各夾起一名,黃念祖為第二,黃述祖為第三。月君又以經濟科第一名是王者興,而詩賦科第
四名有王者師,因其姓名有讖,亦拔為本科第一。其武科將材並無一人,劍術科止有一名曰尹伐夏,武藝科第一名曰屠
龍,皆無所更易。月君諭三公曰:“唐朝之制,既中進士,人主又必面考身、言、書、判四者,然後授官,此法極善。
大約一命之榮,皆為庶人所瞻仰,若使面缺耳鼻,身壞肢體,或口眼女曼斜,其何以臨民上?
至若言者,身之文也。施教聽政,決獄斷囚,所關甚大。倘或有舌蹇鼻塞、聲音模糊之人,胥吏尚不能聽其語言,
何況庶民?
縱有才能,不宜授職。孤亦不須親察以揚其醜,但示令不赴殿試,仍以進士終身可也。其武士不在此例。“退朝而
散。
至第三日,百官會集傳臚,第一名黃纘祖奏曰:“臣父禮部侍郎黃觀,殉難於羅剎磯;母翁氏,與二姊盡節於淮清
橋。
臣向逃匿郢中,謬承丞相呂軍師鑑拔送試的。“第二名黃念祖奏道:”臣本姓唐,先臣諱夔,字堯舉。流寓蒲臺,
已經四世。
臣隨舅氏遷在江陵原籍,向叨教育,所以冒了外姓。而今黃述祖就是舅父之子,與臣為中表昆弟。“念祖奏出履歷,
廷臣鹹知一為帝師之弟,一為帝師之內侄。而月君默無一語,若絕不相關者。又傳唱第三名黃述祖,月君乃問:”汝父
是何官?“
奏道:“臣父是布衣。黃念祖之父,是臣之姑父。”月君又問:“汝父母尚在否?”又奏:“父母俱在。”唱到第
四名井宿五,前奏道:“臣父工部侍郎張安國,與母賈氏,鑿舟沈於太湖,全家殉國。唯臣託於故舊井家,因從其姓。”
月君諭道:“張亦為第五宿,可複本姓為張宿五,毋忘宗祧。”第五名甘采薇奏道:“臣父監察御史甘霖,殉節之日,
遺命帝不復位,子孫永遠不許出仕。今幸乘輿將返,赴闕應試的。”此五人各專一經,因題曰:“五魁榜。”又傳經濟
科第一名王者興,前奏:“臣父監察御史王度,奉敕勞軍徐州。聞燕王渡江,馳赴國難,時臣甫五歲。臣父託孤於中州
義士晉希嬰,攜歸撫養。所以合族被戮,臣得免難。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