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人的土著人。儘管熱帶雨林裡植物茂密,卻幾乎不能為人們提供什麼食物。好幾支探險隊是給活活餓死的。
羅斯對埃利奧特說:“首先,我相信這座失落的城市存在過。如果存在過,那麼在什麼地方能找到它呢?”
“失落的津吉城”和金剛石礦聯絡在一起,而金剛石礦又和火山聯絡在一起。這種情況促使羅斯決定沿東非大裂谷前進。這個大裂谷是一個30英里寬的巨大地理斷層,它把非洲的東部沿垂直方向切下了寬1500英里的一塊。這個裂谷如此巨大,以致直到19世紀90年代才為人們所認識。當時一位名叫格雷戈裡的地質學家發現,相距30英里的裂谷兩壁竟是由相同的岩石構成的。用現代的話說,這個大裂谷是流產的造海運動的結果。2億年前這個大陸的東部有1/3開始從非洲大陸板塊分離出來,可是這個運動由於某種原因而中斷。
從地圖上看,大裂谷的低窪地帶由一系列狹長的湖泊——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託湖——以及包括非洲唯一的活火山維龍加火山群在內的一系列的火山所構成。維龍加火山群中有三座活火山:穆肯科、穆布蒂和卡納加拉維。它們比東面的大裂谷和西面的剛果河流域高出1.1萬~1.5萬英尺,因此維龍加看來像是尋找金剛石的好地方。她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進行實地勘察。
“實地勘察?”埃利奧特問。
“我們在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主要進行遙感,”她解釋說,“如衛星攝影、空中掠視、雷達側面掃描等。我們有數以百萬計的遙感影象,但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實地勘察,也就是說派出考察隊去實地勘察,看那裡究竟有什麼東西。我們起初派勘察隊去尋找金礦,他們同時也發現了金剛石。”她敲擊著電腦的鍵盤,螢幕上的影象發生變化,出現許許多多亮光點。
“這就是維龍加附近河床的砂礦沉積的位置。你看礦砂形成集中的半圓形圍繞著火山。所以結論很明顯:金剛石是維龍加火山的岩石風化後被雨水從山坡上衝到現在這個位置上來的。”
“所以你派出了一個勘察隊去尋找金剛石的來源?”
“是的,”她指著螢幕說,“但是不要被你在這裡看到的東西所欺騙。這張衛星圖覆蓋的是5萬平方公里的叢林。其中大部分地方白人從來沒有到過。這裡的地形險惡,能見度只有幾米。一支勘察隊可能在這裡工作好幾年,即使從離開這座城市200米的地方經過,也發現不了它。因此我要縮小搜尋區,我要看看能不能找到這座城市。”
“找到這座城市?從衛星照片上?”
“是的,”她說,“而且我已經找到了。”
世界上的雨林一直是遙感技術的剋星。巨大的叢林樹木形成了難以穿透的植物覆蓋層,遮住了下面的一切。在空中攝影和衛星照片中,剛果的熱帶雨林像一塊毫無特徵的、呈單調綠色的、綿延起伏的巨大地毯。即使像50到100米寬的河流這樣巨大的地物也被由樹木形成的大傘所遮蓋,從空中根本看不見。
因此她不大可能從空中拍攝的照片中找到與那座失落的城市有關的任何證據。但羅斯有不同的看法,她要利用的正是使她看不清地面的那些植被。
在溫帶,研究植物是普通事,因為那裡的樹葉隨季節變化。而熱帶雨林卻沒有變化,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樹木的枝葉都一樣。因此羅斯把注意力轉向另一方面:植被反射率的差別。
反射率的技術定義是被表面反射的電磁能量與入射能量的比率。按照可見光譜,它是衡量表面亮度的標準。河流的反射率高,因為水反射了照射在它上面的大部分陽光。植被吸收光線,因此反射率低。從1977年起,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研製了一種能精確測量反射率的電腦程式,能發現非常細微的差別。
羅斯問自己,如果這裡有失落的城市,植被上會出現什麼標誌?回答顯然是:晚期次叢林。
未被砍伐過的雨林或處女雨林叫做原始叢林。原始叢林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熱帶雨林:那裡有巨大的硬木樹、紅木、抽木、黑檀木,貼近地面是一層低低的厥類植物和棕櫚樹。原始叢林裡黑暗而可怕,但實際上並不難透過。然而,如果原始叢林被人砍伐後又棄之不管,它就會被二次生長的完全不同的樹木所代替,其中絕大多數樹木是生長很快的軟木樹、竹子和帶刺的藤,形成緻密、難以透過的屏障。
除了叢林的反射率以外,羅斯對其他東西並不關心。由於二次生長的植物的不同特徵,二次林的反射率就與原始叢林的不同。原始森林中的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