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九江,將自己擺在了中立的位置,是否是薩鎮冰的授意,不清楚。

海軍不戰而退令中樞寒心,袁世凱撤至衡水的北洋軍拒不接受中樞命令入京護衛更令載灃憤恨異常,而蒙山軍北方軍無視日本駐軍的阻攔向直隸的進軍則讓清廷絕望!接著就是滬浙舉事宣告**的訊息,這幾天簡直要將載灃等人折磨的精神失常了。所以,徐世昌和良弼的奏報只進行了一刻鐘,載灃甚至沒有問倆人有何對策就結束了奏對。

良弼返回陸軍部去了解京師守衛問題,徐世昌則匆匆去了衡水去見袁世凱。

冷靜觀察局勢的徐世昌認為滿清徹底完了,現在唯一需要挽救的就是北洋了。所以,他急切地要去見袁世凱商議一個章程。

徐世昌動身前便接到了通知,要他參加明日的廷對。但徐世昌沒有理會,現在還能商議出什麼章程來?計算時間,魯山的部隊或許數日間即抵京師了,靠一個混成協能成什麼事?

徐世昌化妝出城,在9月8日到了衡水,袁世凱病了,不是裝病,而是真病。龍謙在長沙生病,袁世凱在衡水病倒,無獨有偶。

袁世凱抱病接見了徐世昌,別人可以不見,這位一直與他風雨同舟的義兄是必須見的。

“別問我的病了,先說說中樞是個什麼章程?”袁世凱躺在榻上,有氣無力,旁邊站著楊士琦和楊度。

徐世昌開門見山,“蔚亭,局勢大家都看清楚了,時間緊迫,這幾日我反覆考慮,我們應當主動和龍謙聯絡了。”

“唔,”袁世凱看了眼楊度,因為這個熱衷於帝王學的年輕人也是這個意思,而且自告奮勇前往長沙面見龍謙,“怕是武昌未下,京師先要告急了。卞五大哥,你出京前沒有見芝泉嗎?”。

“哪裡還來得及見他!時間緊迫,之前他停在長沙,顯然是促武昌生變。現在龍謙不會再猶豫了,他的南方軍會立即南下武昌了!這對於我們是個機會。”

“什麼機會?”楊士琦反問。

“杏城,皙子,你們說眼下該如何?”徐世昌不信這兩位謀士想不透這點。

“徐大人,不如我們各自寫在手上,看看是否想的一樣。”楊士琦是袁世凱的首席謀士,跟徐世昌很是熟慣。說畢,拿過筆遞給了徐世昌,然後在自己手心寫了幾個字。

徐世昌心裡不快,覺著楊士琦到如今這個地步還耍名士派頭未免過分,但未拒絕,略一思索,也在自己手心裡寫了幾個字。

“那咱們讓主公看看吧。”說罷楊士琦展開手掌,是“聯龍逼清”四個字。而徐世昌寫的則是“和談建國”。

“哈哈,字面雖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楊士琦笑道,“為今之計,軍事上我們是打不過龍謙了。但我們還有一樣鎮山之寶可以利用。至於結果,我看我們的意思完全一樣,逼迫清廷退位,謀求建立共和。到時候自然有我北洋立足之地。”

聯合龍謙的意思是不再與蒙山軍為敵,這也是北洋三鎮自德州撤出後拒不執行中樞命令的緣故。逼清的含義很明確,那就是主動下手,逼迫滿清退位,在政治上取得主動,獲取與龍謙政治談判的本錢。你不是要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嗎?你不是說凡是贊成此論即為同道嗎?如今北洋“響應”你的號召,那你也就沒有繼續打下去的理由了。而徐世昌所寫的“和談建國”四字確實與楊士琦所寫異曲同工,不過沒有楊士琦的準確傳神。

袁世凱長嘆一口氣,“袁某世受國恩,豈能做出逼迫朝廷之舉?此議不妥。”

楊士琦微微一笑,“自然不需主公親為,只需派華甫或者芝泉代勞即可。主公不是病了嗎?為今之計,不若離開衡水軍營,先回老家養病。只要保住北洋這點本錢,未來自然有主公展布的餘地。”

“杏城兄此言極是。”楊度明白楊士琦所言的本錢就是手裡這三鎮殘兵,“龍謙雖然佔據絕對上風,但論根基,特別是在北方的根基,無論如何不能與大帥相比。眼下龍謙與孫系人馬有可能火併,眼看著東南亂起,那一片可是傾向於孫文的,只要我們搶先動手,逼迫滿清退位,龍謙即失去了進入京師的理由。眼下最危險的不是南方,也不是山東,而是直隸!是正在南進的魯山所部。據說唐少川安然無恙地待在魯山軍中,頗受優待。不妨我們兩路並舉,我攜大帥親筆書信前往京東,面見魯山,陳述大帥和談之意,徐大人既與龍謙有舊,便辛苦一趟去南邊,當面與龍謙分說究竟。此外,尚需段、馮等人行動起來,解除直隸混成協的武裝,控制京師,以行那逼宮之事。”

徐世昌看袁世凱神色,心知自己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