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龍謙所提的四條,還望蔡先生深思。蔡先生大才,這兩年篳路藍縷,建立山東師範大學,做的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千秋偉業,說起來比龍謙做的那點事重要多了。龍謙以為,國家之所以孱弱,國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是重要因素。師範大學每培養一個學子,便是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粒文明的火種。龍謙還認為,建設遠比革命更難。推翻一箇舊政權不易,改造落後的經濟乃至人心怕是比之還要難上十倍!二位都是難得的人才,希望多做一些建設之事,少談些主義之爭。龍謙此去,或許再難返回山東。山東有此局面不易,千萬珍惜。龍謙走後,希望二位不要公開說出讓朝廷難以容忍之事,也算為國惜身吧。龍謙可以保證,對於舉事之人,能網開一面,定當寬宥,都是炎黃子孫,龍謙不願做仇快親痛之事。二位來意已明,該說的也都說了,龍謙軍務匆忙,諸事纏身,就不陪二位了。二位寬坐,恕龍某不能相陪了。越之先生,您就陪二位貴客聊聊吧。”
章士釗和蔡元培確有鼓動龍謙反清之意,但龍謙未等他們開口,已將話堵上了,“那,那好吧。還望將軍記得今日之言。”蔡元培起身,龍謙抱拳行禮,出去了。
龍謙確實有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需要他主持,那就是關於軍隊人事上的安排。本想著徵求下陳超的意見,但蔡元培和章士釗的突然造訪耽誤了時間。龍謙決定不等了。從家裡出來,龍謙帶著歐陽中直奔會議室,通知參會的軍官們早已等在那裡了。龍謙一到,直奔主題,當即宣佈人事調整的方案。
這次參加會議的,除了第五鎮將領,巡防軍團長以上軍官也參加了。
自決心統兵南下。龍謙最費心思的是關於山東留守人員的配置。而軍隊的安排是最關鍵的,只要朝廷不對山東用兵,有第五鎮留守部隊及基本改編完成的巡防軍,足以震懾山東不致偏離自己設定的軌道。
寧時俊、王明遠、封國柱都是靠得住的,王、寧、封三人各有所長,軍事王、封皆勝於寧。政治上寧卻遠勝於王、封。考慮到山東自自己走後,政治問題遠大於軍事問題,而寧時俊這兩年一直主管巡防軍,臨陣換將弊端太多,所以龍謙決定以寧時俊為首坐鎮山東,王明遠、封國柱皆跟自己出徵。但只有一個張玉林(時任巡防軍參謀長)似有不足,龍謙必須再留下幾個人協助寧時俊。
想來想去。龍謙決定調葉延冰做寧時俊軍事上的助手。再從第五鎮抽出四個步營,一個炮營及一個騎兵營,編入巡防軍充實其力量的同時,加強對巡防軍的改造和控制。目前第五鎮四個步兵標都是四個營的大編制,正好每個標抽出一個營來。
如果不打仗,這些部隊足夠了。
之所以不留王明遠或者封國柱,是因為這二人資歷威望皆不弱於寧,龍謙擔心會出現爭權之局。葉延冰服從性好的多。原先一直認為葉延冰難以獨當一面,但本次彰德秋操,葉延冰的表現可圈可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龍謙對他的看法。至於忠誠,就更不用考慮了,姻親也是重要的因素,自從他娶了陳嫻。就徹底與自己綁在了一起。
除掉軍事將領外,龍謙還將他的後勤大管家宋晉國、情報頭子江雲以及越來越正規的武備學堂留在了山東。宋晉國不僅掌管蒙山軍的財權,還負責與實業集團及晉源銀行的聯絡,擔子極重。江雲留下。肩負聯絡關外及南下主力的重要使命,更不能離開。而且,監視山東軍政的重擔,非得江雲親自擔當不可。至於武備學堂,因司徒均隨自己南下,不能再顧及武備學堂的事務,龍謙免掉了司徒均武備學堂副校長之職,由瞿鴻翔擔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校長之職,仍舊由龍謙兼任。
龍謙講了葉延冰、宋晉國、瞿鴻翔及江雲的安排後,繼續補充道,“王之峰提升為情報處副處長,出征之際暫代處長之職。連樹鵬代理後勤處長一職。葉延冰留山東後,杜三立接任十九標標統。為加強山東部隊的實力,巡防軍要做必要的整編,我們不管朝廷批不批成立新鎮了,先按鎮的編制搞起來。原來的三個團的編制擴大為四個團,從現在起,山東部隊整合為山東縱隊,以寧時俊為司令官,葉延冰為副司令官,張玉林為參謀長。縱隊暫轄兩旅,第一旅旅長由葉延冰兼任,轄第一、二兩團;第二旅旅長由二十標副標統吳念擔任,轄第四、五兩團。各團及司令部各處軍官配置,由寧司令宣佈吧。哦,注意對外還是用巡防軍的稱號。主要的調整安排就是這樣,”龍謙話鋒一轉,語氣中便帶了肅殺之氣,“不管是隨主力南下的,還是留在山東的,都是為了蒙山軍的大業。今日不涉及調動的軍官,會後立即返回部隊,做好開拔的一切準備。涉及崗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