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臨時機構,在國會及政府組建之前,軍委會就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任命他出任宣傳局副局長。不能說不重視他。奠定真正的共和基礎是他一直追求的理想,他承認,龍謙對於共和體制的理解比孫文更深,龍謙的建國步驟也更為穩妥。寧願用一個臨時機構來過度也不匆忙組建中央政府,至少表明了他對國會的重視。思來想去,宋教仁在譚人鳳離京後接受了龍謙的任命,到宣傳局上任了,自然從賢良寺那個高階驛館搬進了西苑這個權力中樞。
宣傳局的任務的確很重,某種意義上在探索確定這個剛剛廢除封建帝制的國家未來的政治格局——憲法的制定、國會的組建、政黨的管理體制、政體的設計,都在這個僅有幾十人的臨時機構手中。
但他在政體的設計上與洪粵誠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很難說總統制和內閣制那個更好,美國就是總統制嘛,其甚至不設總理一職嘛。在宋教仁看來,便是君主立憲制下的英、日、德等國,其實就是內閣制嘛。君主便是總統,相便是內閣總理嘛。洪粵誠主張的總統制在宋教仁看來不免有討好龍謙的嫌疑,但龍謙已明確表述了他對於分權制約的決心嘛,這才是真正打動宋教仁的地方啊。總統作為國家元,掌握國家外交、軍事大權,超然局外,將政務委託總理領導的內閣不是很好嗎?內閣執行不力,總統可以透過國會解散內閣,怎麼就削弱總統的權力呢?難道將全部的政務統歸作為國家元的總統就是尊重總統的權力?說不通嘛。何況龍謙明確要在中國引入現代政黨參政競選體制,這不更證明內閣制的優越性嗎?
但他的意見在宣傳局是絕對的少數派,包括被龍謙請出山的擔任了宣傳局顧問的在輩分上算是他長輩的容閎也主張實行總統制,主張將權力集中於總統,由總統直接組閣。
容閎是什麼人?以容閎的見識難道真不理解自己的主張才是真正為國家建立長治久安的政治框架嗎?而政治框架一旦構建,不能輕易改變,是要寫入憲法的。難道大家就不擔心總統權力過大導致獨裁嗎?宋教仁感到很是迷茫。
他曾與容閎老先生談心過,容閎不去解釋他主張總統制的緣由,只是說他過太天真了,完全無視中國的現狀。
中國的現狀真的不能實施真正的分權制?宋教仁不信。是的,民眾文化水準極低,歷史上沒有先例都是理由,但路是人走出來的呀?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行?你不給百姓權力百姓就永遠不會將自己當做國家的主人嘛,你不建立民主政治,就不會湧現更多的人才嘛。
他自認自己沒有很強的權力慾。當初追隨孫文反清,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因為他堅信,帝制只能讓中國永遠地沉淪下去。他跟孫文後來生的一系列矛盾,究其根源,也是因為孫文名為共和,實為獨裁,總想著一堂,總想著將民黨打造為絕對效忠於領袖的孫家黨。這怎麼能行呢?他比較了孫文和龍謙,認為龍謙比孫文更理解民主政治的含義,至少孫文不會像龍謙一樣如此重用昔日的敵手——假如孫氏有龍謙如今實力的話。
自然,宋教仁會與龍謙溝通,他去海晏堂見龍謙沒有任何阻力,即便是龍謙正與各路諸侯會談,他的秘書也會將其領入海晏堂。龍謙對於政體的設計不做明確表示,坦承自己不懂,所以才請了你和容先生來嘛。不過你要注意,組建政黨公開競選的條件尚不具備,沒有一部相對完善的憲法,沒有幾年艱苦的努力,政黨政治就是鬧劇。現在的政黨不少了,保皇黨算不算?據說還搞出個旨在復辟滿清的宗社黨,都去搞競選合適不合適?民黨會不會承認共和國?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沒有一個以國家利益為大前提的多方位約束,怎麼搞政黨政治?
那怎麼辦?宋教仁承認龍謙說的是事實,但該怎麼辦?
需要時間!龍謙對他說,需要普及教育,特別是國家民族的教育,需要用愛國主義將民心凝聚起來,還需要對法律的普遍敬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一個毫無民主基礎的國度搞民主政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然,也不要以為我立國會搞政黨條例是糊弄人,這一樣是必須的。要向走向真正的共和,一些東西必須從現在就開始抓。我歷來認為,取法上,得乎中。一件事要想做好,先方向要正確,而實際況是,即便方向正確,執行起來也要走樣,從而削弱了方案的優越性。既然大家都認為共和是必須的,那我們就要真共和而不是假共和。有爭議不要緊,慢慢談,慢慢統一思想,只要大家抱著富強祖國的共同理想,可以求同存異嘛。但有一條你必須注意,建立共和制度卻要考慮我們的實際,就像每個人的體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