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厲不簡單。”韓策在心裡想,但是黃興不會同意的。
果然“不能這樣想。”黃興看了韓策一眼,因為韓策提過類似的建議,“歷數我們策動的起義,大大小小已經六七回了。加上最近黃崗、博羅兩次起義,無一成功。如果我們在廉州府的起義自行解散,必定挫傷同志們的銳氣,非常不利於總理在海外的籌款,一心支援革命的華僑們定會更加失望我消彼長,革命大業將更為艱難。不用說了,按我說的辦,馬漢你地形熟,你留下協助老厲聯絡趙聲,韓策你跟我押送武器去欽州。”黃興做了最後的決定。
第二天,黃興與韓策押送著八匹馱馬上路了,同去的還有王和順派來的接受武器的四個漢子,年紀都不輕了。濃重的方言讓韓策根本聽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麼。
欽廉起義的起因是當地百姓抗議官府徵收糖捐並抬高糧價,劉思裕的萬人會便是借了這個時機,同盟會不過是抓住了機會而已。韓策很是擔心自古裡寨至城防200來裡山路的安全,沒想到竟然順利異常,連哨卡都沒有,後來才知道由於起義,零星的哨卡都撤了,巡防營收縮至城市中,不敢分兵外出。
一路無話,黃興和韓策在7月18日安全將從海外買來的武器彈藥送至義軍手中,自然受到了王和順和劉思裕的熱烈歡迎。
在響應同盟會號召的廣東會黨中,孫文的號召力自然最大,但黃興的名氣也不低,儼然是同盟會的第二把手,這樣一個大人物帶著大批的武器來到軍中,無論是王和順還是劉思裕,都將黃興奉為主帥。
“黃先生來了就好了,我們正不知該如何辦呢。”王和順說道。
“好吧,咱們這次跟韃子幹到底!”同盟會首腦們擅於鼓動,黃興雖不如孫文,但也算此中好手,“你們大鬧廉州府的訊息傳到海外。支援革命的華僑們至為振奮,不久,孫總理將親自押解大批的銀元和武器前來,咱們要在孫總理達到前再打幾個勝仗,再佔幾座城市!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從廣州前來鎮壓我們的新軍第一標,標統就是我們同盟會的人!等取得聯絡,我們左右配合。將粵西攪他個天翻地覆!”
“好,好!”劉思裕拍手叫好,“不知黃先生此來,帶了多少銀兩?弟兄們都等著分錢呢。”
這就是同盟會舉事的尷尬之處,除掉極少數信仰堅定的同志,依靠的都是存了造反發財念頭的會黨。
什麼是會黨?擱在後世就是被政府嚴厲打擊取締的黑社會組織。自滿清建政,不滿異族統治的漢人就組成了無數的會黨,尤以洪門為著名。但一般沒有洪門那樣比較嚴格的輩分和堂規,成員多是赤貧的民眾。因生活所迫而鋌而走險,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是他們的現實目標,若論長遠目標。不過是藉此撈到一筆菲薄的銀錢而已。數年來孫文策動起義。無一不是以銀錢開路,沒有銀子就沒有人跟他幹,他也不會取得領導權。
當然,武器也是錢。
韓策內心鄙視起來,覺得靠這幫人打仗簡直是在開玩笑,心裡對革命黨因徐鏡心犧牲帶來的同情淡了幾分。推翻滿清?怕是還要靠龍司令領導的蒙山軍。
黃興對付這些人的辦法並不比孫文少,某種意義上,黃興骨子裡的江湖俠氣更濃,“各位兄弟,槍。黃某帶來不少,子彈更多。但銀子沒有。不怕你們笑話,此番從日本回國,盤纏還是同盟會的同志們給湊的。但是,錢是會有的!黃某剛才說了,孫總理正在趕來,錢在他身上。另外,官府的府庫裡有的是銀子!咱們再打下幾座城,弟兄們發愁的是銀子怎麼花了。哈哈。”
廉州府清代隸屬廣東,很是貧瘠。王和順起事以來,自廉州而城防而欽州,也算開啟了三座城市,但所得甚少,令義軍大失所望。
沒有銀子,得到一百支步槍和幾千發子彈,還是讓王和順和劉思裕很高興,當即表示願意接受黃興的指揮,黃興順利地拿到了軍事指揮權。
第一件事當然是統計義軍實力。並無花名冊,也沒有武器登記冊,所有的數字都是估計。目前,王和順部約四百五十人,劉思裕部人數多一些,大約有一千二百人。槍支彈藥很少,不準確的統計資料,總計有長短槍兩百隻左右,每槍配彈不過二十發。
黃興一面等趙聲的訊息,一面開始整編義軍。跟王、劉商議後,決定自己擔任大都督,王、劉為副都督,全軍編三個大隊,每個大隊編三個中隊,以王和順兼任第一大隊司令(以王和順部為主),以劉思裕和他手下一個姓蔡的頭領分任第二、第三大隊司令。韓策留在義軍都督府做了參謀。
這邊緊張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