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佈承認大俄羅斯國是俄羅斯的唯一合法政府。在美國的斡旋下,英法意加澳等國先後承認了高爾察克政府,一個與布林什維克對峙的俄羅斯政權終於成立了。
彼得堡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將關押在監獄的尼古拉二世的眷屬全部槍斃了,不分老幼。罪名是叛國罪。聞此噩耗,尼古拉二世當即病倒,反正他不過是一個傀儡,在大俄羅斯國的內政外交上不起什麼作用。
布黨中央強烈譴責高爾察克鄧尼金等“匪徒”分裂俄羅斯出賣祖國利益的罪惡行徑,發誓用武力統一俄羅斯,建立一個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新國家,將所有賣國賊全部緝拿歸案。高爾察克政府則反唇相譏,以佈列斯特條約為例,指出布林什維克才是全俄羅斯的敵人,號召在布黨統治下的俄羅斯公民行動起來,徹底消滅萬惡的布林什維克,重建民主、自由、幸福的俄羅斯。
西歐戰事仍酣,主宰世界的各主要國家無暇顧及俄羅斯的鉅變。只有日本媒體對中國“分裂”俄羅斯的行徑進行了強烈抨擊,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的禍胎,中國媒體立即對日本發動了一場筆墨戰爭,兩國本來就緊張的關係更加緊張了。
俄羅斯出現兩個並峙的政權符合英美等國的利益,如果就此長期存在下去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樂於看到的,特別是百餘年來飽受俄國威脅的歐洲更是如此。所以,除了日本,沒有人站出來指責中國。英美法等國主流媒體哀嘆,歐洲戰爭是一場地道的災難,傳統的強國倒下了。一些新興國家卻乘勢而起。後者無疑是指在俄羅斯鉅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中國。
但誰都清楚,俄國真正分裂只能建立於雙方軍事對等的前提下,否則一統的俄羅斯還是會出現的。在1918年的夏季,雙方的實力真的對等嗎?
布黨對尤登尼奇部隊的進攻開始做出回答。
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布黨軍隊暫時沒有向南方繼續發動大規模進軍。但伏龍芝指揮的南方方面軍兵力一直得到加強。所有人都看出了布黨準備先解決南方問題了。布黨在其統治區實行嚴厲的管制經濟,主要原因是糧食緊缺,而要長遠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奪取南俄。這是稍有眼光之人就可以判斷出來的。
在中國遠征軍主力尚留在東烏克蘭的情況下,布黨是否有所顧忌成為了英法軍事代表團爭論的焦點。現在英法軍事代表團隨著其政府與布林什維克的決裂,已經撤出了彼得堡和莫斯科,除了一部分經芬蘭瑞典回國外,大多到了中國遠征軍控制的地域。他們向各自國內發回的報告中幾乎一致認為,俄羅斯內戰(現在應當稱之為蘇維埃俄國與大俄羅斯國之間的戰爭了)的下一個戰場必定是南俄,命運將在這裡做出最後的抉擇。
誰也沒有料到,托洛茨基並沒有向南方動手,而是於6月秘密集結了14萬人向尤登尼奇部隊發起了總攻。經過16天激戰,至6月底,紅軍重創了尤登尼奇的部隊,將大俄羅斯之西北方面軍趕出了國境線趕至了東普魯士,徹底解除了彼得堡的威脅。
到1918年6月,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已編組為三個方面軍共26個軍,總兵力超過了80萬,後備部隊仍在源源不斷的組建中。不僅基本掌握了帝俄海軍,還在帝俄薄弱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空軍。布黨卓越的組織能力得到了完美體現,他們不僅徹底掌握了佔領地域的城市,而且組織大批工作隊開赴農村,按照其理論實施嚴酷的階級鬥爭,鎮壓地主和富農,收集餘糧,動員貧苦農民加入紅軍。在協約國嚴密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幹預下,創造了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奇蹟,印證了龍謙對藍辛的預言,在軍事上消滅布林什維克是困難的。
仍在基輔的王明遠上將在6月初給龍謙寫了封報告,他非常擔憂布黨武裝向南線進攻,那樣遠征軍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與紅軍的全面衝突。目前,遠征軍的佈勢非常不利於應對與布黨可能發生的戰爭,熊勳指揮的第1集團軍和石大壽指揮的第2集團軍仍擺出了與德軍作戰的態勢,在兩個集團軍後方,出現了大片的空白地域,一旦紅軍佔領哈爾科夫繼續南下,可能會切斷遠征軍主力與吳念之第3集團軍之間的聯絡。因此,王明遠建議放棄文尼察,將第2集團軍撤過第聶伯河,填補與薩馬拉之間的真空,控制交通線,留第1集團軍於第聶伯河右岸,監視德軍,只要德軍不越過文尼察一線,我軍就不做出反應。目前情況下,我軍似應做好與紅軍作戰的準備,如果紅軍南下奪取哈爾科夫擊潰鄧尼金主力,我軍就必須做出反應了。
王明遠在報告中分析了南俄形勢,認為局勢對聯盟方(他仍不習慣稱呼其新國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