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從炮火的密集程度和機槍槍焰判斷,敵人在自己攻擊的正面至少擺了30挺機關槍和不下20門火炮!讓戰士們衝擊這樣密集的火網絕對是對革命的犯罪!現在只能寄希望於從側翼攻擊的團隊了,但願自己的犧牲可以將對手的火力吸引過來,給友鄰團隊創造機會!
但事實卻無情地粉碎了他的願望,從北面發起攻擊的部隊也垮了,傷亡比他的團更大。而從西翼迂迴的另一個團也遭受了華軍猛烈的火力阻截
鐵木辛哥師長的命令來了:停止攻擊,就地選擇地形構築陣地
謝特拉科夫夜襲戰以紅軍的失敗告終。如果布瓊尼將軍瞭解第1軍的火力配備,他就不會同意伏羅希洛夫的建議發動強攻了。
第1軍是華軍少有的火力超強的部隊,將輕機槍配備到了班,每個步兵連擁有9挺輕機槍,每個營都有一個擁有8挺重機槍和4門60mm迫擊炮的機炮連,每個團還擁有一個機炮營,配備了4門75mm突擊炮、8門81mm重迫擊炮和12挺重機槍!而每師還有一個裝備了16門105mm榴彈炮或者24門75mm榴炮的炮兵團!而且,就步槍的火力而言,華軍配備的八發彈倉式半自動步槍儘管有著被部隊詬病的高故障率,卻是第一支實現了連續發射減除了士兵連續拉動槍栓的步槍!其火力密度是俄製莫辛納幹步槍的三倍有餘!
天明後,華軍的炮兵更為囂張了,朱可夫團隊據守的小河東岸被從謝特拉科夫鎮中和鎮南發射的榴彈及迫擊炮彈炸成了一片火海,摸黑構築的簡易工事被迅速摧毀,對岸的機槍火力壓的紅軍根本抬不起頭,連傷員都無法運下去了。現在不是談進攻了,面臨的是如何將置於開闊地的部隊撤下去了!朱可夫後悔沒有乘夜撤退了,他連續派了幾撥通訊員,向鐵木辛哥建議撤退,“敵人火力太強,部隊傷亡嚴重,無法繼續堅持了。”
撤退的命令在上午十一時終於下達了,華軍沒有發起反擊,而是憑藉超強的火力殺傷著對手,特別是戰馬。謝特拉科夫一戰,康四生准將指揮的第3師重創了紅軍第1騎兵軍,斃傷俘敵超過了3000人,極大地消耗了這支赫赫有名部隊的實力,現在布瓊尼後悔莫及了,他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反而嚴重損傷了士氣,守城變得困難,部隊的機動力也打了大折扣!
康四生准將給杜三立少將的報告中說,“敵人企圖乘我立足未穩將我趕出謝特拉科夫的努力歸於失敗,我師傷亡輕微,請求發起對羅姆內的進攻。”
曾長期在周毅領導下的康四生沒有受到新寧事件的牽連,他在建國後長期在第2師擔任團長。山東戰役後調第1師任副旅長兼參謀長,1917年第1軍被編入遠征軍後出任了第3師師長,謝特拉科夫之戰成就了他,歐戰結束後晉升少將,升入了軍級。謝特拉科夫之戰被寫入了軍史,並佔據了很大的篇幅。但就此戰的風險卻不值一提,第3師總計傷亡不足200人,勝仗是結結實實的,含金量卻沒有那麼高,佔據了有利地形的國防軍甲等部隊依仗超強火力擊退兩個騎兵師(兵力火力編成遠小於步兵師)。實在不是什麼值得吹捧之事。便是參加戰鬥的第3師各部也認為純屬“欺負人”。比起3師後來經歷的那些血戰簡直就是小兒科了。
杜三立軍長沒有同意康四生髮起進攻的請求。紅軍第1騎兵軍的名氣很大,他決定在另外兩個師抵達後再攻擊。其實,如果第3師乘勢攻擊,很可能在軍主力抵達前就拿下羅姆內了。因為此時布瓊尼要接應兩個受到重創的師撤回城內。還要整頓部隊鼓舞士氣。紅軍處於最虛弱的狀況,杜三立看似持重的決定給了布瓊尼20個小時的時間,而紅軍第9步兵軍已經進入羅姆內。布瓊尼用於守衛的兵力增加了一倍!
紅軍夜襲謝特拉科夫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杜三立的持重也是失誤。事後熊勳嚴厲批評了杜三立不知變通,同時也批評了康四生缺少當機立斷的勇氣,“為將者要懂得審時度勢!既然看出那是攻擊的最佳時機,就應該有抗命的勇氣!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那不是抗命,而是一種為了取得勝利的智慧決定。”熊勳這樣教訓康四生道。
軍事指揮就是這樣,充滿了失誤和遺憾,只有極少數天才指揮官才能隨機應變,抓住勝利女神露出的一絲微笑成就自己的功名。
一天後,第1軍主力馳抵羅姆內城下,熊勳上將乘坐指揮車追上了第1軍,瞭解謝特拉科夫戰況並審問俘虜後,熊勳上將決定以第1、第3兩師從西、南兩個方向攻擊羅姆內,以第2師向東迂迴,以切斷紅軍向哈爾科夫方向前進的道路,“敵人如果向來路撤退,讓他撤好了。”熊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