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克林頓就處在這場由富蘭克林·羅斯福發起的運動的末端,他可能想走卡特的老路,但是他使民主黨得到了復興,使其更有競爭力和群眾基礎。在1980年,民主黨還被普遍看作少數專門利益的人的群體,而今天,儘管還代表著少數人,民主黨已經更多地代表中產階級的利益。
克林頓有理由希望他能改變國際政治的面貌。1979年撒切爾和1980年裡根的當選引發了歐洲和北美保守黨的崛起。透過擁護“第三條道路”,美國的克林頓和英國的首相托尼·布萊爾已經改變了重心。第三條道路政治在20世紀90年代風行歐洲,以致在90年代末,除西班牙外的西歐主要國家都出現了左翼政黨的復興。因此克林頓和布萊爾都功不可沒。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歷史學家也許會問,克林頓是否會被認為比現在更有遠見卓識?他引入了一種新的領導模式,甚至引起了傳統主義者的注意。他並不是像里根一樣有明確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