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到的情報彙編成每日情報簡訊,叫做《尼普頓箴言報》。他們還編印另外一份內容更加全面而深入的週報,叫做《戰場動態報》。遇到有重要情況的時候他們就出緊急情況快報,此外他們還編寫關於德國軍事、技術和人事發展方面的長篇文章,所有這些都被極為小心謹慎地送到“科薩克”和直接參與“霸王”計劃行動的部門去傳閱。
從阿斯馬拉弄到的第五十一號指令的文字包括大島浩所蒐集的一些重要資料。大島浩既是一個能幹的外交家,又是一個精明的軍人。他曾在1943年10 月巡視了從斯卡格拉克到西班牙前線那一段大西洋防區,並把設防的情況用無線電報發回本國,每星期發報兩次,每次電文長達一兩千字。倫斯德把他已經彙報給希特勒的情況向他做了詳細的介紹:與蘇聯前線相比,面向英國的海岸守衛力量十分薄弱;他手下所有的師都編制不足,士兵的武器,特別是反坦克武器,急須更新和補充;機動運輸力量嚴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還得依靠馬拉的車輛。大島浩把所有這些情況,連同許多其它情報,都用參謀總部特有的準確明白的語言,從他的大使館向東京作了彙報。他的彙報被阿斯馬拉截獲了,當這個情報到達東京的同時,它也到了華盛頓和倫敦。
“超級機密”為“戰神”提供的情報,證實了從阿斯馬拉截獲的情報是真實可靠的,因為誰能斷言倫斯德不是在有意矇騙大島浩呢?到1943 年年中時,“超級機密”每天大約能提供兩三千字、有時甚至四千字的德文密碼電報。這些電報中,有倫斯德和其它西線指揮官每日及每週的彙報,其中包括西線各軍團的兵力和裝備情況,詳細程度往往到連隊一級。在這些似乎枯燥無味的材料中有關於大戰的最寶貴的情報,因為它全面顯示了德軍各師的駐防地點以及它們在未來戰鬥中的作用。“戰神”逐漸勾畫出一副完整的西德軍戰鬥的序列的輪廓,對制定作戰的計劃部門來說,能對敵人瞭解到這種程度,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超級機密”還發現倫斯德和希特勒一樣,認為盟軍會從加來海峽發動進攻;而進攻計劃的基本策略就是設法使敵人產生這樣的錯覺。因此到1943 年年底的時候,“超級機密”已經不單用於策劃進攻歐洲的戰略和戰術了,它對準備用來掩護進攻行動的詐騙作戰計劃也有很大影響。
由“超級機密”和在阿斯馬拉截獲的密電並不是“科薩克”唯一的高階情報來源,機器尚未完全取代間諜。從1942 年3 月開始建立大西洋防線時,它就成為英國情報局和與其使用的其它組織,尤其是特種行動局的首要目標了。特種行動局雖然並不負有蒐集情報的責任,實際上它也能提供關於德國部隊的大量訊息。其中大部分情況是透過法國地下組織得到的。在這方面,活動在海峽沿岸的一個代號為“世紀”的右翼組織起了很突出的作用。鄧德代爾司令是負責處理“世紀”所蒐集的大量材料的軍官。鄧德代爾到巴黎後不久,他的朋友柯恩就在昂蒂布角修建了一所別墅,名叫塔尼梅拉,鄧德代爾成為這所房子裡的常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柯恩回到法國,參加了法國軍隊。在色當打仗時被俘了,後來又逃跑,到了波爾多。在那裡他透過天主教的關係認識了一個耶穌會會員,此人曾在法國的間諜機關工作,物件是英國,現在又在為英國服務,物件是德國。他就是聲名赫赫的“克勞德·奧利維爾上校”,真名叫做阿諾德,以煤炭商人的身份為掩護。奧利維爾正在著手為英國情報局建立一個代號叫“阿米克玉石”的地下組織,這個地下組織和耶穌會以及鐵道方面有密切的關係。奧利維爾請求倫敦批准,讓柯恩當他的副手,鄧德代爾表示同意。
1943 年,“阿米克玉石”成了英國情報局在巴黎和法國北部所建立的最大的一個秘密組織(英國情報局領導下的地下組織都用它們的領導人的代號拼寫成玉石的名字來命名的,因為奧利維爾的代號是“上校”,柯恩的代號是“海軍上將”,所以把這兩個稱呼開頭的字母拼起來就是“阿米克”)。
它的成員發展到一千五百多人,其中許多人是耶穌會會員、鐵路上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國的退伍軍人。雖然經過敵人的殘酷搜捕,傷亡很大,這個組織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所謂“雷神”掃蕩中,奧利維爾僥倖脫險。在埃特瓦爾附近一所公寓的樓梯上,他被埋伏在那裡的黨衛隊保安局的特務擊中,子彈穿過他的右臂,支氣管也受了傷。但是在大量流血瀕於死亡的情況下,他居然從迂迴曲折的樓梯上逃了出來,跑到街上,他很幸運,立刻就找到一輛出租馬車。他跳進馬車後座,命令車伕把他拉到香榭麗舍。當那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