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1944 年3 月3 日比萬代表英國與蘇聯簽訂了“衛士”計劃協定。這時的“衛士”計劃已經不僅僅是一份戰略計劃,它已經變成了一份國際協議。三月六日,當特別信使把這份協議送往倫敦和華盛頓的時候,比萬和鮑默也離開了莫斯科。這是一次不平常的會議,由於蘇聯、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部門都承擔了義務,決心合作搞垮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因此,這次會議就顯得更加不平常。這是一種不可能、也未能維持久遠的同盟;然而,當這種同盟還在繼續的時候,它卻為歷史提供了秘密戰爭的一些最希奇古怪、意義最為深遠的插曲。

第二節 關掉德國北面的窗子

1943 年6 月28 日在蘇格蘭拉格斯的好萊塢飯店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到會的有來自英國的二十多位將軍,十一位空軍元帥。會議審定了一個秘密計劃,這個計劃被稱為“堅韌”計劃。它逐漸發展成為“衛士”行動中規模最大、目標最宏偉的計劃,成為決定“尼普頓”行動成敗的關鍵。它的正式定義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在歐洲戰場上實施欺騙行動的宏偉計劃,其目的是: (1 )

向挪威施加軍事威脅,迫使德軍在“尼普頓”行動展開之前在西北歐行成錯誤的戰略部署;(2 )就“尼普頓”行動的預定日期和預定地點進行欺騙; (3 )

威脅加來海峽,誘使(敵人)在“尼普頓”行動期間和以後進行錯誤的戰術部署。

這裡,軍方使用的那種千癟語言再一次把這個極其大膽的計劃搞得暗淡無光。因為,“堅韌”計劃的著眼點是要把多達九十個德國師及其空軍、海軍及軍需供應牽制在遠離諾曼底的地區。

“堅韌”計劃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的代號是:“北方堅韌”計劃,主要針對挪威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其它國家,目的是迫使希特勒把他部署在丹麥、挪威和芬蘭的二十七個師在登陸日之前一直滯留在這些國家,坐等英、美、蘇的聯合進攻。當然,英國幾乎沒有力量組織這樣的入侵。然而,“北方堅韌”計劃建議虛構這樣一次入侵,其代號定為“斯凱島”。該計劃旨在用各種特別手段誘使德國人相信,英國的第四集團軍——這是一個並不存在、也永遠不會存在的、“擁有”三十五萬部隊的一支軍隊,它實際上只是一個營級的欺騙單位——正在蘇格蘭進行集結。它將配合美國第十五軍——該軍雖然存在,但卻隸屬另外一個集團軍——和一支並不存在的蘇聯部隊,準備在登陸前後向挪威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南方堅韌”計劃包括了一項更加大膽的虛構:它創造的不只是一個軍,而是一個集團軍——一個擁有五十個師、一百萬人的集團軍。正在英國的南部和西南部集結的有兩個集團軍: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和即將成為布萊德雷部屬的第十二集團軍。前者將在登陸日那天開赴諾曼底,後者將在灘頭陣地建立後投入戰鬥。但是,還將透過各種特殊手段引導德國相信,第三個集團軍——美國第一集團軍——正在英格蘭東南部集結,準備在加來海峽發起進攻法國的攻勢。這一欺騙行動的代號定為“水銀”;隱藏在這一行動背後的戰略雖不復雜,然而卻也有其獨到之處。

如果德國人相信了美國第一集團軍的存在,那麼,他們就可能認為對諾曼底的入侵只是為了把德軍從加來海峽引開,一旦他們趕去增援諾曼底,第一集團軍將乘虛在加來地域登陸。希特勒事先已經相信加來海峽將是盟軍入侵的主攻方向,並且已經把他在西線戰鬥力最強的第十五軍配置在這一地區。而“水銀”計劃的目的就是要把這支部隊牽制在那裡。

“堅韌”計劃還有其它幾個組成部分。代號為“鐵甲軍”的計劃旨在以威脅比斯開灣沿岸的手段,在登陸日把德國第一軍牽制在波爾多;代號為“復仇”的計劃旨在把德國的第十九軍拖在馬賽地區。“齊普林”計劃在這一階段的任務將是在登陸日前後繼續向巴爾幹半島施加壓力;“王冠”行動的目標在於透過常規的軍事行動把德國在義大利的部隊牽制在那裡。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個規模較小的、代號離奇古怪的行動計劃,對它們的要求是,在諾曼底登陸期間分散德軍的注意力。

“堅韌”計劃本身極其複雜,為實施這一方案而設定的指揮機構也同樣複雜。比萬、倫敦監督處(在美國是聯合保安處)對“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負全責。但是,“堅韌”計劃的日常控制權則歸最高司令部哈羅德·R ·布林將軍的作戰參謀部,而特種戰委員會又是最高司令部的一部分。該委員會內主管“水銀”計劃的兩個軍官是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