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等一網打盡。徐紹楨已經佈置好的原有裡應外合的計劃宣告破產。

第二天得到訊息的徐紹楨當機立斷,下令第九鎮全體官兵兵分三路向南京城進攻,第十七協協統沈同午擔任總指揮,率三十三標和三十四標向城南的雨花臺進擊,另外兩路分別向通濟門、漢西門發起進攻。次日,各路部隊均到達無名河南岸高地。新軍一路打著興漢滅滿的口號,聲勢浩大。午後中路先遣隊到達花神廟北端,在這裡他們遇到了被城內起義部隊擊潰的都署衛隊,誤認為城內起義已經成功,即高揚白旗。但此舉被張勳的江防營部署在雨花臺的守軍發現,守軍當即發炮猛擊新軍部隊,由於補給不足。新軍奮戰到晚上已筋疲力盡,彈盡糧絕。

幸虧當時天黑之後天降大霧。這為新軍的撤退提供了庇護良機,經過收容整頓後。徐紹楨率大部分部隊沿著句容大道退往鎮江。在這次起義中,馬隊傷亡300餘名,三十四標死400餘名,三十三標300餘名,炮標10餘名,連工程隊等,共計不下一千餘名。

與徐紹楨等人率部進攻南京不利後撤退的情況不同,鎮江方面在第九鎮第十八協協統孫銘的率領下一舉攻克了鎮江,並殲滅了鎮江城內的旗兵萬餘人,隨後宣佈鎮江光復,成立鎮江軍政府,可在由誰當任鎮江軍政府都督的問題上,革命黨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同盟會等人一致推舉三十六標一營管帶林述慶出任都督一職,可他的職位才是一個營管帶,而這次起義是由十八協統孫銘統領指揮的,無論是在職務還是在軍中的聲望上,林述慶都遠遠不如孫銘,不過林述慶是同盟會的人,孫銘雖然是在鐵血救國黨的策反下發動起義的,但他不是鐵血救國黨的黨員,他是無黨派人士,在這個時期,有沒有黨派是極為重要的,就好比率部攻陷上海縣城的李英石,因為他不是革命黨的人,在推舉上海都督的問題上,他連候選人的資格都沒有。

在由誰當任鎮江軍政府都督的問題上,革命黨內部有了嚴重的分歧,鐵血救國黨的人當然是支援孫銘的,而同盟會內部有一部分認為林述慶在軍中的威望不足,難以服眾,因此認為都督由孫銘來當最好,而其他大部分同盟會人認為孫銘不是革命黨人,不能把剛剛從清廷手上光復的鎮江交到不是革命黨人的手上,這是對革命的不負責任,這種說法和理由在這個時候是很有市場的。

經過一天的商談和妥協,最後採取了折中的辦法,由林述慶任鎮江都督,由孫銘任副都督,林述慶統領同盟會革命黨基礎較好的三十六標,由孫銘統領三十五標。另外俘虜的清軍巡防營等3000多士兵一分為二,兩個標各自得一半,此事才算讓幾方滿意。

上海光復後,各路人馬為這個上海都督的位置可謂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甚至還上演了全武行,當著江淮工商界和各界代表大打出手。

11月4日這天,各革命黨組織頭面人物、與上海地方各界人士,便在小東門內海防廳連日召開大會,討論獨立後的措施。大家都認為上海地方重要,必須推舉一個有能力統領軍政的人擔任都督。但在都督人選上,卻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有功於上海光復的四大勢力都想染指,差點釀成內部火併。

可都督一職到底由誰來當任呢?同盟會方面竭力推舉陳琪美,幫會中人和留日學生們也大多推舉陳琪美。光復會和吳淞一帶被光復會策反的一些巡防營軍隊支援李燮和,而上海地方紳商則推舉李英石或鈕永建。但是由於李英石並非革命黨人。更不是同盟會員,在當時這種黨派成見極深的情況下。是通不過的,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沒有,而鈕永建雖然是同盟會員,但在資歷上卻完全不能與陳琪美相比,因此參與競爭的就只有陳琪美和李燮和。

李燮和這個人他是具有華興會、同盟會、光復會三會會員身份的老革命黨,活動能力頗強,是後期光復會三個領導人物之一。他參加了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到上海擔任光復會上海支部的負責人,不久回湖南老家探親。因被清政府偵探追蹤即往漢口,正值武昌起義勝利,他受湖北都督黎元洪的特委,以“長江下游招討使”的名義奔赴上海,參加光復上海之役中出其不意地立了首功,拿下吳淞、閘。北。當時按資望和功績,陳英士略遜於李燮和,所以,連李平書都力倡舉李燮和為都督。但是。他來上海不久,在上海沒有什麼基礎,同時,光復會與同盟會雖自黃花崗起義已攜手合作。光復上海又共同戰鬥,但相互之間的芥蒂並未消除,兩會之間的傾軋隨著革命的勝利而加劇。同盟會怎能把上海都督的桂冠輕易送給另一派呢?都督的競爭在上海光復後的兩天時間裡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