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接觸真實的戰爭場面。
灣島日軍總督府得知華軍要登陸灣島作戰的訊息之後,立即進行了動員。實際上在兩個月之前,灣島總督府就進行了動員。因為誰都明白,既然華日之間開戰。華國不可能不對灣島的日軍採取軍事行動。
灣島總督府總督安東貞美不僅讓灣島南北兩支守備隊6400人立即進入戰備狀態,而且還將灣島各地的軍警組織起來,給他們配發槍支彈藥,除此之外,他還下令將退役後留在灣島的日本老兵,以及灣島當地人曾經當過兵後來退役的人也重新徵召入伍,連同南北兩支守備隊一共編成了六支守備隊共20000餘人,這20000餘人當中,有三千多人是灣島本地人,其他都是日本人,而且所有的軍官都是由日本人當任。
3月1日,華軍正式對灣島守備日軍發起搶灘登陸戰,登陸戰一共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從灣島北部進行搶灘登陸,由海軍艦隊一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三艘巡洋艦、數艘驅逐艦、一艘航空母艦護航、數百艘運兵船運載陸軍第37師在灣島北部基隆附近海灘搶灘登陸。
第二部分,由一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三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一艘航空母艦進行護航,數百艘運兵船運載陸軍第38師在彰化登陸。
第三部分,由兩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和兩艘水上飛機母艦進行護航,數百艘運兵船運載陸軍第39師在馬公進行搶灘登陸。
除此之外,由第40師、41師和42師組成的第14軍在海峽對面的三處地點待命,一旦第13軍的三個師登陸成功的話,第14軍的三個師就立即坐船前往進行增援,總之,蔡國棟不會讓這兩個軍十六萬陸軍步兵閒著,就算是進攻也會讓各部隊輪流進行,不會讓某支部隊打醬油,這不符合他的目的。
懂的搶灘登陸戰的人都明白,搶灘登陸戰與地面進攻是不同的,地面進攻不利還可以從原路退回去,但是搶灘登陸戰不行,一旦開始登陸,就算登陸的作戰單位全軍覆沒也不可能撤退,要麼衝上敵軍陣地,要麼被打死在登陸的過程中,想撤退?且不說敵人會不會允許,只說己方後面還有登陸船隻不停地趕來,有船隻撤退必然會擋住趕來船隻的航道,到時候亂成一鍋粥,這正好給了敵軍炮群炮擊的機會,因此搶灘登陸戰只能進攻,不能撤退,如果有人膽敢撤退,堵住進攻航道和道路,後面的人肯定得到了命令,格殺勿論。
在進行登陸戰之前的一個小時,三個部分的護航海軍艦隊開始用艦炮對岸邊日軍岸防陣地進行大規模炮擊,特別是在基隆和馬公這兩個要塞港口,炮擊最為猛烈,日軍準備賴以堅守的堅固要塞在大口徑艦炮的轟擊下很快被轟塌,日軍部署在基隆和馬公的兩個重炮中隊對華國海軍艦隊進行炮擊,卻沒想到華國艦隊有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上起飛了大量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首相將基隆和馬公的兩個重炮中隊進行了毀滅性的轟炸,隨後對日本的岸防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
日軍岸防陣地在華國海軍艦炮和天空轟炸機的雙重轟炸下根本就沒有頂多久,在轟炸結束後,日軍部署在岸防陣地的兵力損失了一半左右,而陣地早就被炸得面目全非,已經沒有陣地戰壕的模樣了,在這種情況下,當轟炸結束、華軍步兵進行搶灘登陸時,日本守軍只是勉強行地做了抵抗就選擇了撤退,華軍步兵隨即進行尾隨追擊。
進攻基隆的第37師在登陸兩小時後佔領了港口,隨後海軍艦船和大量的運兵船在港口靠岸,大量的陸軍重灌備被運上岸,山炮、野戰炮、大口徑榴彈炮、另外還有一個坦克團也在港口登陸。
在彰化進行登陸的第38師也進展很順利,日軍的兵力有限,且華軍可以進行登陸的地點太多,日軍防不勝防,部署在彰化海岸的日軍甚至沒有看到華軍在哪兒登陸,等到發現時,華軍38師已經全部登陸完畢,兵力懸殊太大,日軍即便是勉強抵擋,也依然傷亡慘重,彰化和臺中在一天之內全部被華軍攻佔,隨後第38師一部向北邊的新竹進擊,一部向南邊的嘉義進軍,另一部留下接手行政工作。
在搶灘登陸馬公的過程中,華軍陸海空三軍同樣配合得很好,先是一通轟炸機進行轟炸,隨後大口徑艦炮炮擊,在炮擊的過程中39師進行搶灘登陸,此時日軍早就被轟炸和炮擊打得傷亡慘重,炮擊剛剛結束,39師一個團就乘坐一百多艘小艇登上了海灘,日軍還沒有在轟炸和炮擊中回過神來就被華軍衝上了岸防陣地,進行一番陣地較量,小股殘餘日軍向馬公城內撤退,華軍部隊隨後追進城內,日軍殘兵很快在軍官的帶領下舉起白旗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