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指責正德帝的荒淫一樣。

正德元年君臣對抗的遊戲

上文講到正德皇帝少年登基,對他本人和明皇室而言,都是別無選擇。孝宗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皇位只能傳給他。如果他在當皇子時處心積慮和眾兄弟進行競爭,好不容易才坐上龍椅,大約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如唐太宗經過“玄武門之變”,剷除兄弟登上大位;或者如清代雍正帝在九王奪嫡中勝出,即位後都是十分勤政的,把自己的江山看得很重。透過競爭贏來的蘋果吃起來才香呀。如果是個五六歲就登基的兒童,如後世的順治、康熙,他們當皇帝時因為太小,不能自主,有攝政王、顧命大臣或太后看管著,明明白白當若許年的“傀儡”,而且在即位初年,只是一個兒童,沒有能力去幹荒唐事。

這正德皇帝的皇位來得太容易,且是在不大不小的青春期即位,正處於好動好玩愛幻想的時期,且又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兒童,他這個年齡可以名正言順地親政。就如一個不知道稼穡之難的少年突然繼承了萬貫家私,家裡的其他人自然很擔心他敗家,於是想方設法把他往勤儉持家的正道上拉。

明孝宗遺留下的文臣集團,在正德皇帝即位的第一天起,最大的任務就是如何用祖宗的禮法和道德來約束少年皇帝,來將這個貪玩的少年訓練成堯、舜那樣的君王。明朝是以道德代替法律,理論上皇帝有無限的權力,制約皇帝的只能是給他一遍遍講大道理,讓他自省,讓他慚愧,讓他明白眾大臣的苦口婆心。

以大學士劉健為首的文臣集團,和皇帝的緊張關係從正德元年就開始了。撇開他們的君臣關係,來考察雙方的“交鋒”,就感覺到是姥姥、姥爺、叔叔、阿姨等長輩聯合起來,一起教導一位父親早逝而繼承家產的少年,要好好讀書,做爸爸和爺爺那樣有出息的男人,不要和不三不四的野孩子混在一起;或者像一位嚴厲的老師,整天看著頑劣的學生,讓他呆在教室裡好好做試題,或閱讀健康向上的文學作品,防止他走入岐途,看黃色書籍或進網咖。

這種“望子成龍”的拔苗助長培養方式,往往加劇少年的逆反心理,他在社會上的“損友”唆使下,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想辦法逃避大人的教導,或者陽奉陰違,或者乾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無賴樣。最終的結果則是因為教導者心情太急迫、方法太簡單,使具有逆反心理的少年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何況這些相當“帝王師”的文臣,面對的不是個普通少年,而是萬歲爺,教育的難度就更大了。

《明通鑑》記載正德元年(1506年),短短的十二個月裡,文臣上書措辭嚴厲地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個明君的,就是幾十條。

眾文臣在皇帝登基第一年教導正德帝的主要內容有:

一是要好好讀聖賢書,學會做聖賢之君。元年(1506年)二月,劉健奏請皇帝恢復經筵(大臣給皇帝講古典經史)。因為正德帝以冬天太冷為理由暫停了經筵。可恢復沒幾天,三月,劉健又上奏,說經史開講以來,皇帝您不時傳旨暫免,理由是要去朝拜兩宮太后,然後講了一大套道理:“兩宮以宗社為念,見皇上勤於講學,亦必喜動顏色,今以頃刻之問安而廢一日之學業,恐非所以慰慈顏,承尊意也。”這年九月,正德帝以自己正舉行大婚,要停免中午的講讀,劉健等人又上表說,先帝的舊例,每日要再進講一次,而且“四書”是聖賢治國的大道理,實在應該熟悉掌握等等。

二是要勤於政事,不要貪玩。文臣們把一個少年看成天生就對社稷江山負有無限責任的職業皇帝。四月,英國公張懋聯合六部和五軍都督府一起上疏,又是一番大道理。大意是:“自古人君,未有不以憂勤而興,驕佚而壞者。益之戒舜曰:‘罔遊於逸,罔淫於樂。’成王初政,周公作《無逸》以訓之。誠見夫廢興之機,於此系焉,不可以不慎也。”此類奏章多不勝數。

三是要儉樸節約,不要奢靡浪費。少年人喜歡胡亂花錢,正德帝也不例外。他動輒就隨便賞賜,或者以孝敬兩宮太后為名、操辦婚禮等理由要戶部掏鉅款。戶部會同其他大臣一次次給皇帝算賬,告訴他國庫銀根吃緊,不可隨便花錢。

四是要有安全意識,好好呆在宮裡,要遠小人親君子,不要隨便出宮鬼混。這位好動的少年皇帝喜歡出宮騎馬打獵,這個愛好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是鍛鍊身體,熟悉行伍,當年漢武帝年少時在上林苑也玩這種遊戲,關鍵在於好好地引導。可文臣們上書都從很高的政治高度來指責皇帝這是不良嗜好。張懋進諫道:千金之子,都坐不垂堂,這樣注意安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