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李復圭!
趙頊這下徹底是騎虎難下了,王安石這是在逼他啊!
朝臣們的這種做法讓趙頊很惱火,可很多事情,皇帝也是無可奈何的!
眼下根本離不開王安石,趙頊某種程度上也被脅迫了,儘管很是憤怒,可事已至此,只能順勢而為了!
林昭和王安石之間的選擇,結果還用問嗎?
趙頊無可奈何,只得下旨:“林昭叛國一案,御史臺與刑部兩司會審!”(未完待續。)
第三二一章 欲加之罪
帝王心思是很猜測的,尤其是趙頊這種年輕而且多疑的皇帝。
鐵面宗主本來的意圖是希望以臺獄刺殺和天降大雨的事實造勢,製造一種林昭是冤枉的假象,從而爭取輿論上的支援。
可事實證明他似乎錯了,趙頊根本沒有聽從這些,反而是覺得滿朝文武大臣像是在逼迫他的,同時也暴露了林昭背後的力量。
或許鐵面宗主的本意是威懾呂惠卿和王雱等人,可趙頊嗅覺著實是太靈敏,猜忌之心更重。是以有些適得其反,反而對林昭有所猜忌,有所不滿,心中那杆天平漸漸有些傾斜。
而且王安石這邊的反應比想象的更加強烈,鐵面宗主沒想到王安石在這麼敏感的時候,再次出面公然支援李復圭。
沒有人知道,這實際上王雱的主意!
當幾次刺殺林昭的計劃失敗之後,王雱已經有些慌亂了,尤其是呂和卿之死,充分證明對方已經察覺到自己和呂惠卿的作為。林昭這邊的人已經知道了,皇帝會不知曉?
事到如今還能怎麼樣呢?
一旦林昭這邊翻身,對他們父子的負面影響必然很大,與其如此,還不如一意孤行,堅持到底。
林昭的案件必須要做成死案!
除了蒐羅證據之外,便是爭取皇帝趙頊的態度。王雱知道,皇帝實際上偏向父親這邊的,趙頊現在是離不開父親,如果非要做出一個取捨,他必然是會支援自己父子的。
而今,皇帝似乎有些搖擺不定,那麼就必須要讓他吃一顆“定心丸”,於是乎王雱開始慫恿父親王安石。
說實話,王安石有點冤枉,他是脾氣姓格執拗,但心眼並不壞。縱觀整個熙寧變法,王安石與很多人的關係很緊張,卻也都是政見不同的君子之爭,鮮有背後害人的小人舉動。
很多事情王安石是矇在鼓裡的,他每曰艹心主要便是變法措施的推行,至於林昭這個案件,他並在太在意。
拗相公最大特點便是執拗,一旦認定了某個人或者某件事的對錯,就很難改變。他和李復圭的友誼起於早年,或許那個時候,李復圭還是個君子,忠君報國的官員,彼此間的友誼也是相對真誠的。
王安石就是這樣認定了李復圭是個好人,他似乎完全忽略了人是會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復圭的心態和品姓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作為好友的他當上宰相以後,以及他這種執拗的信任,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李復圭的野心和膽量。
試想想,若非有一個權傾天下的宰相好友,李復圭敢於在西北為所欲為嗎?西北各州縣的官員至於因此懼怕李復圭嗎?哪怕王安石無心縱容李復圭,事實上卻已經造成了這樣的結果。正如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是相同的道理。
王安石的想法可能比較單一,他之所以力挺李復圭,主要是對李復圭品行上的信任。而王雱的出發點更為功利一點,是看中了李復圭在軍中的作用和支援。不管怎麼說,父子兩人的目的終究還是相同的。
當然了,王雱後來諸多的無奈可能都是源自於王安石第一次的衝動,他不該那麼魯莽地直接支援李復圭,使得後來的一切舉動都變的十分被動。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所幸自己是佔優勢的。
既然父親已經支援了一次李復圭,再支援一次又何妨?於是乎王雱便慫恿王安石,尤其是林昭結黨營私,在這件事中如何的不光彩等等添油加醋,鼓動父親。
還別說,王安石還真就相信的,兒子說的話能有錯嗎?
王安石最大的缺點是執拗,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那便是護短!
他對王雱可是百般寵愛與維護,即便是王雱犯錯了,他也毫不客氣地護短。或許在他的印象裡,兒子是完美的,是毫無瑕疵的,並且執拗地堅持這樣一個事實。
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他才會被李復圭和兒子聯手欺騙和利用了。
王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利用了王安石,可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