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0部分

發酵,並且逐步擴大影響。

這是一件重大的案件,起因就蘇軾一人,但打擊面豈能這窄?

以李定,舒亶與何正臣為首的御史臺官員,從各處蒐集蘇軾的詩文作品,並且大肆牽強附會,各種搜腸刮肚安插罪名,並且株連黨羽。

一時間,受到牽連之人多達三十九人。其中許多都是舊黨之人,或者與秦王方面有什麼關係,哪怕是拐彎抹角的那種,也會被刨根問底。

牽連者眾多,很多官員莫名其妙就糟了無名之禍,甚至連參知政事司馬光都不能倖免。

去歲王安石罷相之後,蘇軾曾寄贈司馬光一首《獨樂園》,其中寫道:“先生獨何事,四方望陶冶,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撫掌笑先生,年來效喑啞。”

原本只是朋友間的詩酬唱和,語句之中有對司馬光的崇敬之情,當然了,也有幾句客氣的奉承之語。

但舒亶他們卻不這麼認為,硬是說此詩乃是為司馬光宣傳,為了其登上宰相之位而製造輿論。

司馬光到底位高權重,身份和影響擺在那裡,御史臺倒也不敢將之怎樣。對於指責,司馬光則是完全不在乎,壓根沒聽見似的。只是偶爾凝重的神色,陰沉的語調告訴眾人,司馬相公心理不痛快。

三朝元老出身,又做過知制誥和翰林學士,司馬光焉能看不出其中的貓膩?何以會牽連到自己?很顯然這是呂惠卿的手段,就是想要以此來抹黑自己,解決掉一個競爭者,為他呂惠卿能登上相位而掃清障礙。

殊不知,官家與皇太后已經定下了韓琦上位,真不知道呂惠卿若是知曉此事,會是什麼表情?還會這般如同瘋狗一樣亂咬人嗎?

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還在後面,西京留守王圭也突然參與進來。

他竟然彈劾蘇軾有不臣之心,理由是蘇軾作品《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一詩。詩云:“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王圭振振有詞道: “陛下飛龍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蟄龍,非不臣而何?”

真是想不到,以王圭這樣資歷的老臣,竟然這般恬不知恥,參與進“文字獄”大軍,斷章取義,牽強附會,殘害忠良。

蘇軾頭上,不臣之心的罪名越來越沉重,哪怕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似乎也很難保住其姓命。如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矛頭落在了蘇軾身後——秦王趙昭的身上。

司馬光將一切都看在眼裡,對於卑鄙小人的行徑,他深以為恥,對這樣烏煙瘴氣的朝堂感到失望。

不過,相比之心他更感興趣的是秦王趙昭的反應。他相信,汴京城裡一定有很多人在等待著秦王的對策。

這個對策,決定人心向背;這個對策,決定皇肇基業!。)

第六六二章 士大夫的底線

作為事件的主角,蘇軾不可能置身事外。

王詵送來訊息,他自然也收到了。好友建議他們先躲起來,避開朝堂的追捕。誰都看得出來,御史臺是鐵了心要整死他,此去多半是有去無回。

蘇軾卻連連搖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到哪裡去?暫避這句話根本就講不通,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有什麼意義呢?

作為一個讀聖賢書,有傲骨,名滿天下的名士才子,蘇軾堅信朗朗乾坤,還有正義存在。那些詩確實是自己寫的,除了對變法發發牢搔之外,根本沒有那些穿鑿附會,指桑罵槐之說,自己是被誣陷的。

蘇軾很憤怒,李定、舒亶他們就是一群小人,可惡的小人。

自己明明是被誣陷的,倘若現在避開,不敢直接面對,一定會被人誣陷是畏罪。豈非讓小人更有話說?進一步抹黑自己?

傲骨錚錚的蘇軾不是懦夫,他要做個真正的猛士,直面糟糕的境遇,直面未知的前路!

更為重要的是,他必須要為妹夫秦王殿下考慮,他不想讓趙昭為難,或者遭遇不良影響!

蘇軾離開了鳳翔,很快秘密出現在了長安,直接進了曲江池畔的秦王府!

“子瞻兄,你怎麼來了?”

“殿下!”蘇軾沉聲到:“軾前來自首,請殿下將我押送汴京。”

“這是說什麼話?”趙昭搖頭道:“你被小人構陷,是被本王連累的,你切莫要著急。本王正在想辦法。”

蘇軾不傻。他自然知道今曰遭遇。除了是自己諷刺過新黨成員,被人報復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與秦王的密切關係,可以說是被秦王連累。但這都不重要,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