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渡河進攻興慶府的可能,也做不到。但關乎國都安全,豈能兒戲?只怕現在興慶府都該炸開鍋了。那些党項貴族,甚至是尋常百姓,都會坐立不安的。這些都是沉甸甸的壓力,幾乎讓梁乙埋難以喘息。
現在及時撤兵,若是能夠**奪回靈州,情況還是有挽回餘地,對興慶府有個交代,對大局也是有利的。
此刻,駐紮在靈州宋軍只有兩萬人,趙昭本人就在那裡。宋人有句話叫做擒賊先擒王,抓住了秦王,等若是勝利,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撤軍,**靈州!
梁乙埋痛心疾首地下達了命令,看著岌岌可危的銀州城,已經如同喪家之犬般的折克行與種諤,無奈轉身離開。
除了戰略上需要外,不撤軍也不行了。靈州陷落的訊息並未能完全封鎖,很快在士兵中間流傳開來。
尋常士兵不見得有那麼長遠的見識,以及堅定的心理素質。在他們看來,靈州是後方,是他們的退路。
如今靈州被攻陷了,豈非說明退路被切斷?靈州都沒了,那麼西夏在黃河以東的土地豈非全部要淪喪?
如此一來,他們也就處於宋軍的包圍之中了,想要安全,就只能渡過黃河,回到黃河西岸。
回家!
在驚恐與求生**的雙重作用下,士兵們普遍有這樣的心理。
快,必須要快!
士兵們知道,必須搶先渡過黃河,否則一旦宋軍封鎖了黃河沿岸的渡口,他們就是甕中之鱉了。當然了,北上繞道沙漠、河朔高原或者河套平原,也是能夠回去的。只是繞到千里,足矣拖死大軍,尤其是在這等人心渙散之時。更何況,那些地帶,大部分在遼國掌控之中,想要通行也並不容易。
黃河,渡過黃河,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是以西夏士兵人心惶惶,各種訊息捕風捉影以訛傳訛,軍心更加的渙散,三軍將士籠罩在驚恐之中。
梁乙埋很快就發現了這些問題,也是憂心忡忡,現在最怕的就是軍心亂了。否則,可真就一敗塗地了。
故而只得命令各軍將領,全力安撫將士們的情緒,保證大軍不亂,軍心穩定,**靈州。
因為有國相親自坐鎮,東線大軍的情況還算不錯。
可中路的韋州那邊,情況就很糟糕了。
靈州突然陷落,守將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更多的是驚恐。靈州沒了,等若韋州成為一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孤城,落入宋軍的包圍圈之中。
這可如何是好?韋州是作為靈州外圍屏障而存在的,如今作為核心的靈州不在了,堅守韋州還有意義嗎?
撤退,回到黃河西岸,韋州將領也有這樣的認識。靈州陷落,釜底抽薪,意味著西夏在黃河東岸的國土全部淪喪,至少暫時落入了宋軍手中。此時,無論是儲存實力,還是儲存西夏核心的基業所在,都該回到黃河西岸去。
而且他們有更為便利的條件,距離黃河更近。只要數曰時間,就能到黃河岸邊的鳴沙(地名,今中/衛鳴沙山),從那裡渡過黃河,就暫時安全了。
不過守將也知道,倉促撤離,反而容易讓宋軍有機可趁。再者,忠心還是要有的,故而選擇暫時引而不發,看看國相梁乙埋是否有什麼命令。畢竟西夏在黃河對岸還有二十萬以上的兵力,也不至於全無應對之力。國相那邊若是有什麼計策,反敗為勝也是有可能的。
守將也想到,雖然不能前去救援靈州。但拖住劉昌祚所部,他們不能及時趕去救援。宋軍在靈州的人馬不多,梁國相那邊或許有機會可以**,奪回城池。所以,暫時堅守韋州還是有異議的。
難為守將倒是一片就赤城,沒有棄城而逃,並且隱瞞訊息,以免動搖軍心。可遺憾的是,訊息最終還是傳開了。
宋軍在城外,用拋石機扔來許多的包裹,在空中賽開,飄落下許多紙張。上面以西夏文書寫:靈州陷落,梁乙埋全軍覆沒等內容。軍中將士雖然大多出身平民,並無學識,但總有識文斷字之人,何況西夏文一度在西北十分流行,認識之人不少。
訊息瞬間不脛而走,靈州下落,梁國相兵敗,簡直就是天塌下來了。西夏士兵頓時惶恐不已,主將聞訊,一再宣稱是宋朝的謠言。
可有道是三人成虎,訊息本就是亦真亦假,此刻傳揚開來,容不得人不信。一曰兩曰可以說是謠言,可是時間長就出問題了。這些訊息在士兵們的心中不斷髮酵,猜疑與惶恐也越發強烈。
如此情況下,軍心渙散,戰鬥力大為下降,韋州的防守狀況大不如前。守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