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部分

青宜結鬼章沉吟片刻,才吐出三個字:“踏白城!”

~~~~~~~~~~~~~~~~~~~~~~~~~~~~~

河州一帶植被茂密,有大量的參天古木。

眾所周知,古代的建築中木材必不開少。尤其是規模較大的宮殿等,更需要大木,作為立柱或者橫樑之類。

秦漢唐幾代建都關中,修建宮殿主要從周圍的隴山,關中北部的黃土高原伐木。所以才有了杜牧才有了“蜀山兀,阿房出”的感嘆。

幾代的砍伐,加上戰場的破壞,以及自然因素,隴山與黃土高原植被受到嚴重破壞,也帶來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大宋王朝年年受到水災的侵害,損失慘重,苦不堪言。

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工程還是要修建,木材還是有需求。從哪裡來呢?從南方的莽莽山林中砍伐?

明清時期倒是有過貴湘一帶的山林中砍伐大木,透過水路運送到京城。這對宋朝而言,代價很大。至於中原地區的山脈,伐木之後,運輸不便。

當河州成為大宋領土的時候,這裡的木頭成為上上之選。

大木眾多,木質上成,砍伐之後拖入河流,最終進入渭水,順流直下便可到關中和汴京。所以很早的時候便被宋朝木材商人們盯上了。

早在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宋尚書左丞高防出知秦州。高知州見秦州秦州夕陽鎮(在天水附近)以西皆為森林,木材甚多,他便募集三百人設釆造務,專事伐木,然後藉由渭河水運將採取來的木材供給汴京的各項建築所需之用。

宋朝建立之處,修繕都城汴京,木材用量大是必然的。高防為此還專門在渭河南部修築定西寨,並派軍駐守,然後更向西開拓至伏羌境界。除了維護邊防,便是為宋王朝的伐木大業提供方便。

長此以往,終於引起了吐蕃人的不滿。

木材對他們而言很重要,是他們的建築材料和燃料,宋朝伐木實際上是在掠奪他們的生活資源。而且宋朝人根本不疼惜吐蕃人的土地,濫砍亂伐,引起了水土流失。還有一點很關鍵,山脈林木也是吐蕃人原始信仰中的一部分。宋朝人大肆伐木的舉動,毫無疑問是對他們的侵犯和侮辱。

於是乎,吐蕃人發動了反擊!

當時的吐蕃部落首領尚波千便以宋朝設釆造務侵犯吐蕃居民利益為號召,於公元建隆二年聯絡周近部族共千餘人,進攻宋朝的釆造務,奪取運輸木筏,並殺傷宋朝的役卒。

吐蕃和宋朝第一次對立,產生矛盾。高知州立即出兵擊敗了尚波千,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卻擺出了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

當時西北的局勢很複雜,西夏的前身定難五州李家、府州折家、麟州楊家都割據一方,擁兵自重,尚不能完全掌控於手中。尚波千乃是吐蕃首領,掌控隴右之地,影響甚大。宋朝內部的軍閥尚且無能理順,自然不想與尚波千發生糾紛!

同時,多少也有拉攏尚波千,牽制西北諸多的軍閥的意思,畢竟隴右一山之隔,距離定難五州並不是很遠。

故而宋太祖下令派樞密使吳廷祚為雄武軍節度使、知秦州,取代高防,與吐蕃和解,並且釋放被俘的吐蕃部民。尚波千投桃報李,也撤回了自己的人馬,並將隴右的伏羌之地交給宋朝。這可是自唐朝大中年間失去隴右之後,第一塊正式歸隸中原朝廷的隴右之地,意義非凡。

大宋與吐蕃也維持著這樣一種巧妙的平衡,至於伐木的事情,偷偷摸摸的還是有。不過也正是因此,便時常發生吐蕃人潛入宋朝侵擾的現象,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直到吐蕃人最後一次侵擾大宋,劫掠商隊,殺害村民,終於激起了大宋的反擊,林昭與王韶正式進軍河州。

如今河州已經成為大宋領土,那麼伐木的事情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又光明正大的開始了。其實林昭並不贊成在黃河流域上游伐木,黃土高原已經千瘡百孔。河湟地區和渭水上游生態保持的還算不錯,如果大規模伐木,勢必引起水土流失。

自己去歲那樣辛苦的治理黃河,實際上根本還是上游水土保持。即便如此,可有時候還是不得不破例。端午節的時候福寧殿因為雷擊被毀,進行的重修,使用了許多的木料。此事之後,汴京皇宮的許多地方都要順便進行修繕,需要的木材自然不少。另外還要儲備一些木材,所以伐木是必須的。

林昭也只當沒看見,不過這種事情需要控制,以後絕對不能再有,至少規模要控制!

河州的莽莽林地之間,數百名士兵在忙著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