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讀書人,也是大宋朝的官員,自小讀聖賢之書,教會他要講真話。忠君與報恩終究兩難全。思來想去,他回汴京,就是想要面見王安石,將所見所聞轉達給他,希望對王相公有個提醒和勸諫。
只是沒想到今曰先遇到了王雱和呂惠卿,這番話他本不想說的,只是他並不是個善於掩藏作偽之人。再者,王雱乃是王安石之子,呂惠卿是王安石頭號幫手,黎東美是其門客,相信他們會轉達給王相公的。所以,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他是痛快了,可是有人不痛快了。
呂惠卿的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從那會開始他便察覺到了不對,沒想到鄭俠竟然是存了這樣的心思。早知道今曰就不邀請他了,而今這般好生尷尬,呂惠卿隱約有些後悔。轉念一想,此人是否可以利用一下呢,對於變法認知最清楚的應該就是他了。只是對待的心態和目的上,他與鄭俠完全不同一瞬間,呂惠卿的思緒飄的很遠。
黎東美則是驚訝與不解,好好的鄭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人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報忘恩負義也就罷了,怎麼如此好機會好不知道珍惜了呢?得罪了王相公,以後還有什麼可混的?
最惱怒自然是王雱,他沒想到自家竟然又養了一個白眼狼。當初林昭也是如此,最後突然跳出來反對青苗法。而今鄭俠更狠,幾乎是全盤否定新法,當真是厲害啊!一時間,王雱這心裡當真是五味雜陳,相當的不是滋味。
“元澤”
“夠了!”鄭俠剛要說話,便被王雱打斷了:“話不投機半句多,介夫,你回去再好好想想吧,好自為之!”
“是,在下告辭了!”鄭俠已然料到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轉身便離開了。
一場宴會也就這麼不歡而散了,眾人見狀也紛紛告辭,隨後湖邊便只有王雱和呂惠卿二人了。
“白眼狼,又是一個白眼狼!”王雱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了。
呂惠卿心中一聲冷笑,不動聲色道:“算了,人各有志,元澤不必介懷!”
“哼,豈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王雱怒由心生,說道:“西北的事情馬上著手,先讓林昭喝一壺再說。至於鄭俠,等著瞧!”
西北的事情王雱不知道,所以自然也無法預料局勢,只能盡力而為之。至於剛剛離去的鄭俠,最後一眼看到背影的時候,他依舊滿眼怨懟。他卻不知道,這個人在不久的將來,會帶給他們王家,帶給大宋朝一場驚天動地(未完待續。)
第四一九章 以儆效尤
王雱高興而來,敗興而歸。
疑似拿到林昭把柄的事情讓他很興奮,可是鄭俠的一番話卻對他刺激不小。又一個背叛者,林昭如此,鄭俠亦是如此
變法真的有問題嗎?王雱心中本來已經有些疑惑,但此刻以及升級為動搖了。自己和父親在汴京看到的只能是賬面上的數字,以及底下官員們呈報的結果,這其中有多少水分?不管他願不願意承認,都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下面有多少官員透過如此方式來巴結宰相父親,王雱多少都心中有數。尤其是父親姓格執拗,根本聽不進去多少不同意見。加之皇帝趙頊為了表示對王安石的支援,將多少反對變法的官員都貶謫出了汴京。
如此情況,算是給了天下所有的官員一個暗示,得罪王相公沒有好下場。所以即便不是巴結諂媚之徒,地方官也會恪守中庸之道,儘量不得罪王相公。故而得到了報告都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實行就未必怎麼樣。
尤其是地方官為了完成任務,當真是有可能手段過激的,王雱可不是王安石那種“泥古不化”的君子,他很清楚官場之中的小動作。所以鄭俠之言完全是有可能的,何況林昭也是如此說法,滿朝大臣大都是如此說法,這不是三人成虎,而是“眾口鑠金”,而今很可能就是事實。
王雱很沮喪,一直以來,他對父親都是信心滿滿,由衷欽佩的。尤其在變法這件事上,他抱的期望也不小,希望父親能夠為大宋朝帶來一些改變。可是而今卻是這樣的局面,王雱心中的崇拜與信心逐漸在崩塌
不過沮喪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今的王雱已經今非昔比,不是那個堅守聖人訓誡,以天下為己任的書生了。而是一個迷戀權力,並且有些腹黑的貴公子,有時候甚至是個小人。或許變法改變不了大宋,此刻已然不重要了。
或許這只是一段時間的狀況吧,以後會有改觀了,王雱或許是自我安慰。這些東西都來虛幻了,此刻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東西便是權力與地位。父親的相位是最為重要的,不能應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