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卻走了樞密院的門路,並且說動了樞密使韓絳幫忙說話。林昭前面兩次在西北作戰,早已與韓相公結下情誼,這點子事情還是願意幫忙的。
再者,王圭低估了趙頊對林昭的信任程度。原以為提及林昭擅自處置將領,從而尋個不敬皇帝的罪名,甚至可以煽風點火,上升道擁兵自重的高度,一向多疑的官家很可能會產生疑心。很可惜,他的如意算盤落空的,而且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林昭原本的打算只是把王圭從陝西路宣撫使的位置上趕走,卻沒想到好事直接落到自己頭上。
韓絳也沒料到如此,林昭找他幫忙的意圖也只是對付王圭而已。韓相公並不認為,林昭可以坐上宣撫使的位置,他這麼做,除了給林昭面子之外,也是為了西北將帥和睦,有利戰局,這是他作為樞密使的本分。
卻沒想到,趙頊不動則已,一動驚人,直接把陝西路宣撫使的位置給了林昭。
王圭很鬱悶,尚未前去赴任,官職就沒了,這叫什麼事?不過趙頊還算不錯,給了他宣徽南院使的職位,也算是保全的顏面。不過王圭的心裡終究不痛快,楊楶是自己的外甥,林昭不看僧面看佛面,直接殺了他,也太過分了。
本還想著去西北之後想辦法為外甥討個公道的,奈何皇帝與韓相公預料到了這一點,直接剝奪了他的機會。
最終便宜了林昭那廝,小小年紀,竟然當上了陝西路宣撫使,春風得意,如曰中天啊!不過有句話叫什麼來著?爬的越高,跌的越重,王圭也不知道是憑經驗的預測,還是心中無奈的詛咒
相比於王圭,其他的朝臣則是處在震動中。林昭出任陝西路宣撫使的訊息一出,立即有人跳出來反對。
主題便是林昭太年輕,不足以擔當大任。當然了,也有人提出林昭功高權重,領兵在外,怕是不合適。
可趙頊根本不在意,大宋百年統治,百姓已經對趙氏江山形成根深蒂固的認同,一個將領想要叛亂談何容易?何況陝西路宣撫使雖然位高權重,可是那面各州、各路的官員和將領能完全跟他一條心嗎?
平常的軍政事務會聽從命令,但若有什麼不軌,那些將領還能惟命是從嗎?西北數十州,絕對不可能上下一心。加之林昭素來謹慎忠誠,趙頊沒有絲毫懷疑,而且他心中早有打算。有句話叫什麼?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至於那些說林昭年輕的,被趙頊一句話便堵回去了。
“甘羅十二為相,林昭比他更年輕嗎?欲成大業,需唯才是舉!”
不過官員們似乎不罷休,反對的人還是有很多,不斷有人上書彈劾。而今趙頊最反感的便是此種狀況,逆反之心越來越重,官員們反對越是激烈,他越是要這麼做。厭煩到了極致之後,反問了一句話:“議論林照者,有誰可往西北克吐蕃?若有,立軍令狀即可赴任陝西路宣撫使。”
這下子朝臣們立即鴉雀無聲,通常這種事跳出來反對的大多是文官,以言官居多。讓他們領兵打仗,攻克吐蕃?他們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尤其是要軍令狀的,這玩笑可沒人開得起。於是乎瞬間也鴉雀無聲,趙頊力排眾議,林昭以鄭國公的身份光榮上任,擔任陝西路宣撫使。
身為參知政事的呂惠卿也乖乖的閉嘴了,他只是象徵姓的反對了一下。他與林昭不睦,又身為副宰相,要是不出聲才奇怪。呂惠卿很早就知道,反對肯定無效,只是走個形式而已。免得被皇帝猜疑,揣度君心的後果是很可怕的。
林昭也忒好運了,年紀輕輕竟然成為國公,官至陝西路宣撫使。呂惠卿簡直恨的牙癢癢,甚至還有些嫉妒,那可是自己都沒有資格問鼎的位置。官家竟然破格給了他,簡直是天理難容。
天不就是皇帝嗎,天理就掌握在皇帝手中,既然他說可以,其他人反對又有何用?的呂惠卿轉念一想,就覺得自己好愚蠢。
呂惠卿一刻也不曾忘記兩個弟弟的仇恨,他一直惦記著報仇這件事。本以為坐上參知政事,成為新黨的領袖之後,就有足夠的實力來對付林昭。可惜事與願違,他忘記了自己前進的時候,對手也在前進,而且速度可能遠比自己更快。
林昭的實力已經到了一個自己無法動搖的高度,何況他又不在汴京,自己根本是鞭長莫及。參知政事雖然位高權重,但軍隊的事情絕對染指不得,否則樞密院的韓相公一定容不下自己。
憑藉自己的力量想要報仇是不行的,那麼只能借力了,以林昭今時今曰的地位,大宋王朝又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呢?堂堂三朝元老韓琦都是他的手下敗將,誰敢說自己比韓琦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