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世代鎮守西域,孤懸玉門西外,但是絲毫不敢忘記華夏傳承。自小家中有先生教導傳授。只是地處偏僻,無法學習博深學識,只是淺淺傳授了幾本史書兵法。加上地處險惡,一年中無一月不血戰,所以騎射技擊這等保命才藝是必須要學的。”曾華依然不慌不忙地答道。
“好!”桓溫讚歎一句,先前聽別人轉述過曾華率領流民南下的經過,也見過那些戰利品。做為一個有經驗的軍事統帥,他明白這中間的艱辛,需要什麼樣的進退有序和統率有度。要是這等本事還只是淺淺地學了幾本史書兵法,估計有很多讀了幾籮筐兵法書的人得自己買繩子去了。不過年輕人還是謙虛一點好,尤其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裡。看來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看得很透徹呀。
“有大才必有大志!不知曾公子有什麼遠志?”桓溫又問道。
“遠志談不上。剛出西域的時候,我想到的只是如何活下去。後來來到關中,看到那一幕幕,心中除了悲憤還多了許多想法。既然老天爺讓我順利地活到了中原,我就要好好地竭盡全力,為更多的人做一些事情,這就是我的遠志。”曾華淡然地答道。
“為更多的人做些事情?”桓溫不由點點頭,“我明白曾公子的意思。只是桓某不知道曾公子希望做到那一步?”
“流芳百世,或者遺臭萬年!”曾華一字一頓地緩緩說了出來,他的心裡有些緊張。讀過一些歷史課外書籍的他知道,這句話的歷史原版就是眼前這個桓武子。
果然,桓溫雙眼精光一閃,臉色一變,坐在那裡沉思不語了。眾人更是一驚,紛紛舉目直視曾華。
注:1。正史上張駿遣楊宣伐焉耆應該是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劇情需要,為了配合主角高大光輝的形象,就讓它提前一年到建元二年(公元344年)。
正文 第四章 受封
更新時間:2009…1…7 0:14:34 本章字數:5209
桓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選尚南康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除琅邪太守,累遷徐州刺史。溫與庾翼友善,恆相期以寧濟之事。翼嘗薦溫於明帝曰:“桓溫少有雄略,願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託其弘濟艱難之勳。”
…引言摘述
曾華放出一顆重磅炸彈,把眾人炸得暈暈乎乎。除了桓溫在那裡低首不語,劉惔在那裡閉目養神,袁喬在那裡點頭微笑,其餘的人都是帶著各色神情直視著曾華,誰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可是曾華卻坐在那裡,面不改色,好像那句話不是自己說的,居然安然地端起茶几前的茶杯,悠然地喝起茶來了。看來剛才長篇大論著實浪費了他不少口水,現在要好好補充一下。
在一陣沉寂之後,還是益州刺史周撫打破了僵局。他看了一眼旁邊主座的桓溫,開口直問道:“曾公子為何如此說呢?”
“做大事者必定會在青史上留下一筆。但是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你贏了,固然可以流芳百世,輸了,就免不了遺臭萬年了。成王敗寇就是這麼一回事。”曾華放下茶杯,正色巍然回答道。
看到眾人若有所思,紛紛在那裡暗自點頭,曾華繼續說道:“周公要是在流言蜚語橫行時病死,或者討伐管蔡失利,你說他還會流芳百世,成聖人之名嗎?王莽在謙恭未篡時去世,或者篡位成功,新朝延續,他還會遺臭萬年,背欺世篡位之罪嗎?”
此言一出,眾人不由更加大驚失色,有的怒,有的驚,有的卻是暗歎。雖然晉朝的名士都是狂妄不羈,但是這位從西域歸來的世家子弟,看上去沒有一點名士風範,卻想不到比名士還狂妄,居然說起這種誰也不敢輕言的話。但是這裡最大的老大,桓溫卻聞言抬起頭,愣愣地看著曾華,眼睛裡不停地閃爍著異樣的光芒,看上去一點都沒有因為曾華的這句話而不高興,反而有些讚許的神色。
既然老大都不說話,大家也不好出言駁斥問罪,於是屋裡一片寂靜,只聽到屋外有知了在拼命地喊叫。
看到大家不說話了,曾華好像生怕冷了場,又蹦出一句話,往滾開的油鍋倒一碗水進去,看你沸騰不沸騰。
“曾某隻想做大事,卻不敢擔保能否成大事,更加不敢去想今後能否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過人生在世,總要做點事情,不能為了是不是會流芳還是遺臭就畏縮不前。成事在天,但卻謀事在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