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在軍事方面大放光彩地人物除了因為他們識字而讀了不少的史書和兵法書外,更多靠得是他們的異稟天才。
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積累也越來越多,英雄也將輩出,以前靠“投機倒把”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過曾華慶幸自己佔據了歷史的制高點。只要沒有太大的錯誤或者連續不斷地錯誤積累,應該不會有被人家翻盤的可能了。
但是光是停滯不前卻是非常危險的,曾華知道,憑藉自己穿越人士的本事,他的大局觀和戰略思想在這個時代應該是數一數二的。這也難怪了,這個時代的人很多連自己居住的縣都沒有出去過,更不用說去看待整個天下呢?而曾華是受過“地球村”思想地教育,加上多上千多年地資訊。他的思維自然比這個時代的人要寬廣和深遠地多。而且曾華對慕容家和苻家是知根知底。而對方卻對曾華一無所知,這樣以先知算未知,自然會佔據優勢。但是以後面對其他的敵人。例如高句麗或者波斯,曾華簡直就是兩眼一抹黑,怎麼還靠“先知先覺”去取勝呢?
曾華心裡明白,自己可以靠運氣贏上十次二十次,但是卻不可能贏上一百次,而最後的輸贏卻只要一場勝負就可以決定了。項羽贏了那麼多次,一場垓下大敗就讓他窮途末路。因此曾華希望自己能讓北府的優勢越來越大,並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
回想了以前的戰爭,曾華覺得自己取勝三分靠自己的“先知先算”,站在歷史的高度實行了非常適當的戰略;三分靠實行了一些歷史“早就證明非常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例如士官、軍官專業化、書記官對軍隊士氣的掌握和鼓動、森嚴的軍法和分明的賞罰制度等等;三分靠“提前實現”的先進技術,如炒鋼法、高爐法、神臂弩、陌刀、配重拋石機,還有長弓、鎖子甲、羅圈甲等等,最後算下來自己的戰術水平和其它方面居然只佔了一分。
算下來之後,曾華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真的要燒香還願啊。打了十年的仗,現在一回神居然打得這麼險。看來這次面壁思過真是非常及時和必要。
既然知道差距和過失在哪裡,曾華就開始進行改進。
曾華現在仔細想來,自己的步軍戰法相當的單一和貧乏。打來打去就只有方陣列成橫線或者縱線,不過這是曾華透過思來想去決定下來的。
剛開始的時候,曾華中了演義的毒,總是想擺一個八門金鎖陣或者八卦兩儀陣跟敵人幹上一仗。這些陣法附帶的玄幻、迷惑和巨大殺傷力的功效讓曾華想一想就覺得興奮。但是當曾華親自指揮軍隊進行實際演練的時候才發現大錯特錯。
上萬兵馬一撒下去就是方圓十幾裡,在那個沒有“無線電通訊”的時代裡,光靠旗語和傳令騎兵是無法保證整個隊伍在地形、敵情不斷變化中保持陣法需要的極度一致,而且戰場變化瞬息萬化,及時應對是最重要的。變化稍微快一點,要是陣形其中一部分反應稍微慢點,整個陣法就成一鍋粥了。
曾華
白了,這些陣法在演練的時候的確可以訓練全軍上下能力,但是硬要用到實際戰場上去,恐怕就是拼命訓練讓全軍神奇般地保持陣法這勝算也很低。有那個工夫還不如讓軍士們多訓練其它的素質和團隊課目。
於是曾華乾脆在孫提出的方。圓。錐行。雁行。鉤行。玄襄。疏陣。數陣八陣法的基礎上,再“融會貫通”馬其頓、羅馬方陣和後來西方地橫、縱線陣形。稍微變化了一下,以方或圓陣為基礎,然後編製成圓行、雁行、鉤行的橫、縱線,而橫縱線又可以分玄襄、疏、數三種。
在曾華想來,陣法簡單明瞭最好,全軍上下應對起來也快捷靈活。不過戰法過於簡單也不是什麼好事,來回幾次人家就摸清楚了,也就很容易想出對策來。看來除了在簡單陣法上還要增加“附加值”。在戰術上上玩出更多的花樣來。這就要靠軍士、士官和軍官們提高素質。不過透過幾年的訓練和學院的培訓。這個目的應該很快就能實現了。
曾華突然又想到了一點,那就是北府軍步軍的配置需要做一些改動。現在北府步軍戰術是長矛手、刀牌手和弓弩手配合作戰,和中世紀號稱戰鬥力頭一號的西班牙方陣採用長槍兵、劍兵和槍炮手地步兵戰術非常相似。
但是北府軍太過於了防禦和保守了。遠端有石炮、床弩,中程有神臂弩、長弓,靠近是長矛,後面有刀牌手支援,還有陌刀手壓陣。再加上非常容易調配地廂車,這個陣形相當地堅固。不管是連環柺子馬還是鐵浮圖,哪怕是號稱最強騎兵地蒙古騎兵,上來多少就讓你死多少。簡直就是曾華以前最喜歡的義大利足球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