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天地後,當用何計,以取錦州?當夜,祖大壽親到後金大營,皇太極張燈列炬,出幄迎接。祖大壽要跪,皇太極不讓,雙方行抱見禮。入帳後,祖大壽說他的妻子在錦州,請為內應,裡應外合,共圖錦州。此事,史載:“大壽言妻子在錦州,請歸設計,誘降守者,遂縱歸。”(《清太宗實錄》卷十)皇太極與祖大壽密議計取錦州的對話如下:

皇太極問:今令爾至錦州,爾以何計入城,既入又以何策成事?

祖大壽答:我但云昨夜潰出,逃避入山,今夜徒步進城。彼未有不令入城者。錦州軍民,俱我所屬,但恐為丘(禾嘉)巡撫所覺耳!若我兵向我,則丘巡撫或擒或殺,亦易事也!如初二日聞炮,則知我已入城。初三、初四日聞炮,則我事已成。皇上可以兵來矣!(《清太宗實錄》卷十)

天聰汗皇太極許之。祖大壽許依計獻城投降,留其義子祖可法為人質。

二十九日,夜亥時,皇太極命貝勒阿巴泰、德格類、多爾袞官40員、兵4000人,都穿漢裝,偕祖大壽及所屬兵350人,作潰奔狀,襲取錦州。漏下二鼓,大淩河城內,炮聲不絕。祖大壽等從城南門出,率兵起行。阿巴泰等亦率軍前往。時天降大霧,軍皆失伍,遂各收兵,及明而還。是夜,錦州明兵,聞到炮聲,以為大淩河人得脫,分路應援,被後金軍擊敗。祖大壽等出城後,跑到白雲山,時天有大霧。十一月初一日二更,祖大壽帶領從子祖澤遠及從者26人,進入錦州城。

後金破大淩河城。先是大淩河明人築城時,騎步兵及工役商賈共3萬餘人,因相繼陣亡、或餓死、或互相食。至是存者止11682人,馬32匹。

初二日,後金軍聽到從錦州方向傳來的炮聲。至於初三、初四兩日,皇太極沒有再聽到從錦州城發出的信炮聲。初四日,祖大壽自錦州派人到後金大營傳話:“我前日倉卒起行,攜帶人少。錦州兵甚眾,未及舉事,將從容圖之。”初九日,祖大壽又派人致書皇太極,解釋不能舉事的原因,並期望:“皇上憫恤歸順士卒,善加撫養,眾心既服,大事易成。至我子侄等,尤望皇上垂盼。俟來年相會,再圖此事。”(《清太宗實錄》卷十)祖大壽至錦州後,佯為後金作內應,而實與明軍守錦州。皇太極則答書雲:“將軍子弟,我自愛養,不必憂慮。”(《清太宗實錄》卷十)后皇太極向諸貝勒解釋說:“朕思與其留大壽於我國,不如縱入錦州,令其獻城,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來,亦非我等意料不及,而誤遣也。彼一身耳,叛亦聽之。”(《清太宗實錄》卷十)

十一月初九日,皇太極下令將大淩河城摧毀,降人剃髮,並派軍拆毀大淩河至廣寧一路墩臺,攜大小火炮3500位,並鳥槍、火藥、鉛子等戰利品班師。二十四日,皇太極率師回到瀋陽。皇太極熟悉《三國演義》中“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他對祖大壽才“一擒一縱”呢!

孫承宗以年邁抱病之軀,奔赴錦州,協調戰守,但他遭到戶科給事中呂黃鐘的疏劾。承宗後上疏引疾。尋得請,辭歸裡。

皇太極一改努爾哈赤殺降、阿敏屠城的錯誤,由屠城變為降城,對剃髮降順的官兵商民,不予殺害。對爾後明軍獻城投降,產生深遠影響。

這裡有一個問題需要討論:祖大壽是真降,還是假降?一種意見認為是假降,證據是他到錦州後沒有作內應;另一種意見認為是真降,理由是他到錦州後本想作內應,但由於巡撫丘禾嘉等防範甚嚴而沒有得逞。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史料不足,難以論定。

祖大壽回錦州後,繼續守錦州。崇禎十三年即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極派軍包圍錦州城。崇禎帝派洪承疇統率8總兵、13萬大軍、8萬匹馬,前往救援。結果洪承疇大敗。翌年,明朝在遼西丟失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城。祖大壽錦州被圍,矢盡糧絕,剃髮降清。

大壽降清,影響重大。祖大壽是自有遼事以來,第一個降清的總兵。從此,明軍在山海關外,再沒有一員像樣的、敢於同清軍拼搏的總兵。

第三十八講

林丹大汗

講明亡清興,不能不講蒙古;而講蒙古,又不能不講林丹汗。因為在明末政治舞臺上,主要有四股政治勢力:明朝、後金—清、蒙古和農民軍。林丹汗在明清爭戰的格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一講來講林丹可汗(kèhán),也就是林丹大汗。瞭解林丹大汗必須從他的黃金家族說起。一、黃金家族

林丹汗(1592~1634年),名林丹,又作陵丹、靈丹,號為呼圖克圖汗,《明史?靼韃傳》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