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只剩下一個總兵祖大壽,後來兩次降清(後金),先在大淩河之戰中一降,又在松錦之戰中再降。大壽降清這件事情影響很大,是明亡清興的又一個標誌。我們先看一下祖大壽其人。一、大壽其人
祖大壽,生年不詳,死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他的祖居、墳墓、牌坊現在興城還有遺蹟。順治帝入關以後,祖大壽到了北京,他死後,原來居住的地方變成祖家祠堂(現在是北京市第三中學的校址),所在的那條街就叫祖家街。所以,祖大壽跟北京也有密切關係。民國初年的祖氏牌坊
祖家在寧遠是一個豪門望族,祖大壽的先祖世代守衛寧遠。祖大壽早年的經歷,史料記載很少。總兵吳襄娶祖大壽的妹妹為妻。吳襄之子吳三桂,小時候跟隨舅舅祖大壽和父親吳襄在軍隊中滾打磨練,後來也成了總兵。這個我們以後再說。祖大壽在泰昌元年即天命五年(1620年),初為明軍靖東營的遊擊,就是個中級武官。在熊廷弼經略遼東的時候,祖大壽因為表現“忠”與“勤”,受到朝廷獎勵。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祖大壽為廣寧巡撫王化貞中軍遊擊,守廣寧城。在廣寧之戰中,努爾哈赤率軍攻打西平堡,祖大壽同遊擊孫得功受王化貞令為前鋒赴援。大壽戰敗,卻走平陽橋堡。此役,明總兵劉渠、祁秉忠,副將劉徵、參將黑雲鶴等陣亡,王化貞棄廣寧逃遁,孫得功投降,祖大壽率所部逃到覺華島。大學士、督師孫承宗出鎮遼東,沒有處罰祖大壽,而讓他幫助參將金冠駐守覺華島。
第三十七講大壽降清|當時有一個退職的御史,叫方震孺,跟祖大壽說:“祖將軍,遼西接連失地,你卻駐兵在覺華島,你應該帶兵收復失地呀。”此時祖大壽還有點猶豫。方震孺慷慨激昂地跟他說:“祖將軍,你如果答應我,我會以御史身份上奏朝廷,為你請功,幫你升官;你要不答應我,今天就用我的鮮血,濺到你的身上。”方震孺以死相諫,祖大壽很受感動,說:“好!我到寧遠重整部伍,恢復士氣。”
北京祖大壽府邸原址
祖大壽負責寧遠城的營築工程。但是,起初他認為寧遠不能久守,因而在施工過程中監督不嚴,草率馬虎。後袁崇煥又重新定城牆規制,由副將滿桂、參將高見、賀謙,與大壽分督改築,工程順利竣工。後來,祖大壽在守寧遠時立功,在寧錦之戰中也立了功。
我總結了一下,祖大壽共有四功四過。先說四功:
第一功,寧遠大捷。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圍攻寧遠,祖大壽守南城。後金軍挖地道攻城。祖大壽和袁崇煥等嬰城固守,發西洋大炮傷數百人。祖大壽在寧遠大捷中立功。
第二功,寧錦大捷。第二年五月,皇太極率軍攻寧、錦。祖大壽同總兵滿桂、尤世祿等率軍,在寧遠城外同後金騎兵拼殺,打退進攻,取得勝利。
第三功,保衛京師。崇禎元年即天聰二年(1628年),袁崇煥任薊遼督師,祖大壽任前鋒總兵官,掛徵遼前鋒將軍印,駐錦州。崇禎二年(1629年),在北京保衛戰中,祖大壽跟隨袁崇煥千里入援,勤王京師。在廣渠門、左安門兩戰中,祖大壽率軍拼殺,立下功勞。
但是,十二月初一日,祖大壽親眼見到袁崇煥在平臺被捕下獄,“股慄懼”(《清史列傳?祖大壽》),既傷心又害怕。出皇宮後,朝廷命滿桂總統關寧將卒,大壽不肯受其節制;又因遼軍受到排擠與歧視,便帶所部官兵掠山海而出關。
祖大壽曾因敗逃而依法當斬,孫承宗愛其才,密令袁崇煥救解,沒有追究。祖大壽對孫、袁二人感恩戴德。至是,孫承宗再督師,派人撫慰,而且以袁崇煥獄中手書招之,大壽乃斂兵聽令。
第四功,收復四城。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後金軍攻佔永平、遷安、灤州、遵化四城,各留兵鎮守。孫承宗檄祖大壽率兵入關。四月,祖大壽同總兵馬世龍、楊肇基,副將祖大樂、祖可法等襲灤州,以巨炮擊毀城樓。後金兵不能守,棄城出關。祖大壽在收復四城中立功,後仍駐鎮錦州。
以上為四功,祖大壽還有四過:
一過,廣寧之戰敗逃。
二過,寧遠築城失職。
三過,殺副將何可綱(下面要講)。
四過,兩次失節降清。
祖大壽為什麼要降清呢?這還要從大淩河之戰說起。二、大凌被圍
崇禎四年即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祖大壽督關外八城兵夫,築大淩河城,以護衛錦州城,但未完工,皇太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