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地方化,這種變化開端於節度使兵制的形成,完成於兩稅三分的確立,軍隊地方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地方軍隊由當地人組成,二是駐守於當地,三是由當地賦稅供養。唐後期以及粱、唐、晉、漢以來的亂局,軍隊地方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鳳、成、階、秦經過連年戰亂,極為貧困,侯大勇節制四州以來,生產有了一定的恢復,但是,四州的財力仍然很是困難,一州之力養活三千邊軍是很困難的,因此,邊軍普遍採用的是屯田制,農忙時耕種,農閒時練兵,另外,在農閒的時候,還訓練了一些當地青壯年,作為邊軍的補充。黑雕軍每一名軍士的裝備都非常精良而且昂貴,這就限制了黑雕軍數量的擴張,因此,黑雕軍的量長期都保持了五千人左右,出現傷亡之後,缺口部分就在四州邊軍中挑選勇武之士補充到黑雕軍。

四州衙門聽說節度使要增兵,不敢懈怠,四州每個州很快就派一千人馬,自帶著糧草和武器,分別趕到鳳州集中。郭炯坐鎮在軍營裡,每一支人馬過來。他都要親自觀看他們的操練,檢查他們的裝備,熟悉帶隊的軍官,以便儘快掌握控制這支人馬。

十一月十四日。四千人馬整編完畢,浩浩蕩蕩朝同心城開去。

由於西北聯軍佔領了固原城,從鳳州出發的大隊伍,就從鳳州到秦州,再轉向西北,過固原後,沿著清水河直插同心城,而以前的路線則要由鳳州到鳳翔府,再過隴縣到涇州,沿經慶州、環縣,然後在馬嶺水上游到同心城,新路線比老路線要近且好走得多,雖說隊伍中帶著鐵匠營地全部家當,也不過半個月就到達了同心城。

四千鳳州軍來到同心城後,沒有能夠進入同心城,全部被安排到距離同心城約八里的新軍營——白狼軍營。白狼營還沒有固定的房屋,只能按照行軍的要求,暫時住在帳篷裡面,白霜華絞盡腦汁才為這四千人馬籌備了足夠的帳篷和糧草。

侯大勇接到自己將調任靈州任節度使的密報後。就準備在同心城建一個新軍營,他帶著石虎等人,把清水河中游跑了一個遍,最後在清水河的一個大拐彎處,看中了一塊平整的土地。

這塊平地是由清水河沖積而成,有四十多平方公里大小,平地西靠清水河,東部是連綿的高山,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平地有一塊地方留著党項人居住過的亂七八糟地痕跡,侯大勇在現代社會里,對草原非常熟悉,他知道草原民族極為重視選擇宿營地。一個良好的營地要考慮水源、風向,還要交通方便、易守難攻,而這個宿營地規模頗大,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所以侯大勇就決定把新軍營設在這個地方,在這裡建立軍營,既可以練兵,也可以開辦軍用牧場,牧場能為軍隊提供戰馬,還可以出售牛馬等大動物以換取收入,這樣以牧養軍,可以減輕軍費的壓力。

侯大勇見到這塊宿營地形如一條狼,宿營地長著些白色的草叢,侯大勇就把這塊營地稱為白狼營,以後,這個河灣就被人們稱為白狼灣。侯大勇依照著白狼營的地形,按照現代軍營的模式,畫了一個軍營草目,包括了營房、操場、瞭望塔、警戒線、糧草庫、器械庫、供水、排水系統、茅房和貯糞池、廚房、小型醫院、馬廊等等設施。當石虎看到這個草圖後,欽佩之餘,也開始不斷地搖頭,道:“若按照這個標準建成軍營,定是大周朝最好的軍營,不過,以靈州和同心城財力,難以承受。”

侯大勇當然知道建築這樣一個營地所需要地財力,党項人大多以放牧為生,戰時為兵,平時為民,並不需要專門的軍營,這些鳳州軍士是一支沒有經過戰火考驗的新軍,如果沒有充分訓練就上戰場,傷亡率必會大大提高,因此,在同心城建一個軍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且,這些軍士在訓練地同時,可以參加建設軍營的勞動,建軍營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儘管經費壓力很大,侯大勇還是力排眾議,堅持在白狼灣興建新型軍營。

霍知行在中牟縣當縣令的時候,曾組織修建過大型的淤田,有著組織施工的經驗,在郭炯離開同心城不久,侯大勇下達了一道命令,讓黑雕軍軍士們快馬加鞭趕到成州,急調霍知行北上同心城,由他負責清水營修建的全面工作。與此同時,侯大勇又命令李渭到慶州、頒州和鹽州等地去招募懂建築的能工巧匠,在重金的誘惑下,共有二十幾名在民間頗有些聲譽的能工巧匠來到了同心城。當霍知行到達同心城的時候,這些工匠們也抵達了同心城。

霍知行接到軍令後,並不知道節度使急急忙忙讓他到同心城有何要事,到了同心城後才知道建設新軍營的重擔落在了自己頭上,霍知行對建築並不陌生,他從小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