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完全弄不清楚怎麼一回事,一切還是待以後再說,等到了汴京再考慮。
現在的他就負責保護趙諶及趙環環、趙珠珠的安全。這也是趙諶及趙環環、趙珠珠自己要求的,他們現在最信任的人就是王晨,只有王晨在他們身邊,才有安全感。
宗澤自然不敢抗命,另拔了五百騎人馬,與王晨一道護衛三位皇室成員。
宗澤現在的人馬是兩萬左右,其中騎軍兩千人,步軍是一萬八千人。
宋朝沒有養馬地,沒辦法組建大規模的騎兵,因此在與北方部落作戰時候,經常處於下風。宗澤這支以步軍為主的人馬,在與金人作戰中能連取勝戰,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要知道宗澤還是個文臣呢!
王晨雖然沒有在眾人面前展露武藝,但宗澤認定其身手肯定不凡,再加上王晨在討論後續安排上表現出來不同於常人的論斷,又因為是同鄉人,幾天接觸下來,宗澤也對其進一步刮目相看起來。行進途中,他也時不時單獨與王晨商量事兒,都是討論一些很重要的事。
“曉初,本帥看太子殿下對你非常信任,兩位帝姬也是這樣,看來本帥讓你入我帳下,有點猛浪了,”宗澤在問詢了王晨後續安排的事後,又問起了王晨這個問題,他覺得王晨這樣的人不入朝做事,不任其重要職務,實是有點浪費。他麾下並沒有很出色的人物,挺想將王晨招入門下的。
不過因為王晨與太子趙諶關係這樣,他又不知道如何建議,但忍不住想問。
“宗元帥,其實我只不過一個鄉村野夫,沒念過多少書,只會些武藝,許多事都不懂,如今國難當頭,唯一想著的就是從軍報國,殺退外虜,其他的並沒有過多考慮!”王晨衝宗澤笑笑,“其實能在宗元帥手下做事,我是非常高興。我們是同鄉人,宗元帥一定會照顧我的。”
“哈哈,即使我想讓你到我手下做事,但太子肯定不肯答應的,一切待太子登基後再說吧!”話雖然這樣說,但宗澤還是輕輕地說了一句,“曉初,如今禁軍全失,太子即位的話,殿前三司肯定要重建,到時你可以到殿前三司任職,相信太子也會有這意思的。”
“一切還是待到了東京,太子登基後再說吧!”殿前三司是什麼王晨並不是非常清楚,他看這段歷史時候只是大概關注整體歷史動向,並沒去留意太多的歷史細節,特別是軍制方面的情況,可以說對宋朝有軍制還是一頭霧水,但聽到宗澤說殿前三司,從字面理解應該是個很厲害的機構。
聽王晨這樣說,宗澤也沒再說什麼,而是問起了其他事,一些家鄉的事,王晨也小心翼翼地回答,深怕露出什麼馬腳。如今是亂世,王晨相信南方肯定有許多逃民過去的,他的家鄉義烏也是,即使宗澤派人去查他的家底,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查清的,也不去太擔心。
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他們能不能順利攻取汴京,歷史記載張邦昌在金人退走後幾天就自除帝號,奉迎宋室,王晨有點擔心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小蝴蝶效應出現後,一切會不會改變。
不過事實證明王晨的擔心是多餘的了,在決定攻擊汴京,在汴京擁立太子趙諶繼位,從駐地出發後的第三天後,派人去汴京傳達命令的人帶回了張邦昌的訊息,張邦昌同意自除國忠,奉迎宋室,迎太子趙諶繼位。張邦昌已經將唯一倖免於難的大宋宗室元佑皇后迎入汴京城,並派其手下親信蔣師愈攜其親筆信來迎趙諶和宗澤。
“邦昌勉循金人擁戴,是想權宜一時以救國難,絕無其他貪圖。吾得知二帝蒙塵,哀號欲絕,以身投地欲殉家國,絕而復醒,金人卻不肯收回成命,實是口舌難爭,邦昌又以首觸柱速求一死,無奈金人日夜堅守,求死不能。。。。。忽然城中百官名勸進,推邦昌為主以求自免。倘使邦昌手中有甲兵,一定與金人抗爭到底!百官也勸:勢已至此,雖死不能使二帝回遷,只有從權全人,才可保全宗室社稷,以謀後留。若堅持一切而死,必定連累二帝,怎稱的上忠臣?邦昌身為宇輔,世代承恩,主上蒙辱而不能死節,還有何面目見天下黎民?然念及復興之計,實不忍心一死而置家國不顧!今己降手書請元佑皇帝垂簾聽政,再遣使奉車駕、衣物其御用之物,奉請太子殿下回京,日後一定全心輔佐太子!待太子抵京之時,邦昌一定率東京留守奉迎出城五十里!”
張邦昌洋洋灑灑數百字的信將自己的責任拋的一乾二淨,並說他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宋而考慮,不得已而為之。如今他已經請元佑皇后主持朝事,並準備親迎太子回京,繼續帝位。在看了這封信後,宗澤問詢王晨的意見:“曉初,你覺得張邦昌這是疑兵之計?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