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袁紹在出仕後,並沒有受到來自宦官的阻礙,可雙方的關係,也一直沒有什麼改進。而在另一方面,袁紹哪怕再出色,有家中的幾位長輩在,袁氏的資源,也絕不可能用於扶助黨人的上升。
這樣的局面,對於隱忍多年的袁紹來說,自然不能滿意。
如今,袁紹一發現身為大將軍的何進,居然與原來的盟友——宦官,發生了尖銳的衝突,立刻就覺察到其中蘊藏的機會。
只要有了地位還在“三公”之上的“大將軍”的支援,本來就聲望卓著的黨人們,算是真正擁有了一飛沖天的機會。如果在雙方的激烈鬥爭中,弄倒幾個朝廷的高官,這些空出來的位置,也是黨人們可以試探的機會。
當越來越多的黨人進入了朝廷,就能對朝政造成更大的影響。袁紹相信,以何進的卑微出身,不可能駕馭得了那些風格高潔的黨人。到了一定的時候,以黨人的實力,說不定都能夠架空大將軍何進,從而真正操控朝廷大權!
“說起來,王文祖【王芬】這次,還真是輸的莫名其妙啊!”
何顒一邊飲著美酒,一邊評論王芬這次的行動。
“本來冀州西部,有太行賊滋擾,讓王文祖大為頭痛。”
“好不容易等到太行賊自請招安,去除了王文祖的一塊心病,還藉助王子師【王允】之謀,將太行賊調動到西北,去與匈奴蠻子廝殺。結果,整個謀劃都還沒有真正施展,居然就被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探子,給探去了虛實。”
袁紹也飲著酒,感慨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話當真不假。建寧之事2,又何嘗不是如此?”
“也不知道下一位冀州刺史,會落到誰的頭上?”
何顒搖搖頭,說道:
“冀州是天下大州。這次除了這麼大的事情,不把事情的原委調查清楚,天子怕是不會派出下一任冀州刺史。再說了,劉益州【劉焉】之提議,已經被朝中接受,怕是刺史這個職務,以後都不會再設了。”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
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
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劉焉本人也求取了“益州牧”一職,成為漢末最早的地方割據勢力。
“可惜啊!可惜!”
何顒當然知道袁紹大叫可惜的原因。本來在王芬的治理下,冀州的黨人勢力迅速崛起,成為袁紹心中最為重視的外援地。但是,王芬的這一死,讓袁紹原本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
想要出任州牧,必須是朝中的九卿一級重臣,方才有資格。目前的黨人裡,連一個有資格的都沒有。也就是說,對州牧一職,黨人們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若是接任的冀州牧對黨人態度不善,則王芬為黨人一脈,在冀州所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礎,又將成為東流之水。(未完待續。。)
ps: ps:1所謂“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切勿想歪。
2建寧之事,指建寧元年,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宦官,反而被宦官誅殺之事。此事的後果之一,便是隨後持續了十六年的“黨錮”。
第17節 爭權論朝堂【三】
“本初,以你之見,大將軍有沒有可能,徹底的誅除閹豎們呢?”
何顒本身就是一個著名的智者。不過,他對袁紹的見識,也極為佩服。袁紹對朝局的認識,是何顒這個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朝堂核心的人,所衷心佩服的。
“絕無可能!”
袁紹的判斷,極為堅定。
“何遂高不比竇大將軍【竇武】。竇大將軍自己便是名士,更是高居“三君”1之列,只是生了個好女兒,湊巧做了外戚罷了。但有他在,天下黨人都會支援竇氏。可何遂高不過區區一介寒門,才具不過中人,天下英傑,有幾個會真正服膺這等倖進之臣?”
“就拿你我二人來說,也不過是視何遂高為爪牙,縱使現在甘心居於下位,來日也定然會越過何遂高,執掌大漢朝堂。”
“何遂高雖然算不得傑出,這些基本事項,他若是還看不出來,根本就做不到大將軍的位置。更何況何遂高的升遷,也受過十常侍不小的恩惠。有這些恩惠牽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