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多次大戰以後,雙方對敵人都不陌生。於是,沒有什麼開場白,此戰從一開始,就打出了真火。
晴朗的天空,不斷刮過的北風。吹得戰旗獵獵作響。不過,在雙方戰士震天的吶喊聲裡。沒有人能夠聽到風吹過的聲音。戰刀砍進骨肉裡的聲音,槍頭刺進胸腔中的響動,都比風聲更加的響亮。
來自肅慎的重甲武士極為威猛。這些野性未馴的蠻夷,手持沉重的戰斧、狼牙棒等兵器,身披鑲鐵的兩層牛皮甲,在酣戰的時候不斷的發出種種模仿野獸的戰嚎。
為了減輕甲冑的重量。他們的甲衣都是隻有前半身,後半身則毫無防護。這讓漢軍督戰隊在督戰時顯得極為方便。如果發現哪個肅慎蠻子的傷口是在身後,那些面無表情的漢人督戰隊便會手起刀落,從肅慎士卒們毫無防護的背後斬殺他們。
——對付蠻族,哪怕是自己部下的蠻族。公孫瓚從不手軟。按照公孫瓚的話說,上了戰場還敢不賣力的傢伙,活在這個世界上又有何用?
在重賞和軍法的雙重激勵下,一千多名肅慎蠻子一個個都顯得悍不畏死。雖然他們缺乏大範圍的軍陣配合訓練,不過肅慎士卒依靠自身從漁獵生活裡培養出來的小範圍配合,也可謂是戰鬥得頗有章法。若非與他們敵對的張郃所部不是弱者,只怕一個照面下來,敵人的軍陣就會被撕開一個口子。
面對那些臉上塗著防凍的豬油,腦後拖著小小的辮子,面目猙獰可惡的肅慎蠻子,張郃英武的臉上絲毫不見慌亂。敵人固然強悍,可是由張郃一手訓練出來的大戟士,卻是連麴義都讚歎不已的精兵。
每位大戟士身上,都穿著精緻而防護出眾的玄甲,手中的大戟長而銳利。單個的大戟士,戰鬥力可能並不讓人覺得有多麼出眾。但是,當大戟士聚攏成群以後,將兩排長戟層層疊疊的排列起來以後,他們之間的嫻熟配合,會讓任何一個想要突破的敵人,都必須面對三支以上的長戟,陷入以寡敵眾的糟糕境地。
相較於長槍的簡單刺擊,長戟在使用上,還有著鉤、啄、割等技巧。以肅慎人的粗糙武技,面對結好的戟陣,可謂是防不勝防。若非肅慎人得到了公孫軍配備的重甲防護,對上大戟士排出的戰陣,根本就沒有一戰之力!
與肅慎人戰鬥,按照張郃的判斷,一對一,大戟士最終多半會失敗;兩個大戟士對上兩名肅慎人,就會勝負難料;若是十人對十人,大戟士必勝;但一百名大戟士列好陣型,至少可以對付一百五十名肅慎人。如今大戟士數量高達千人,即使對方有兩千肅慎人,也是無濟於事的。
戰局的變化,印證了張郃的判斷。激戰半個多時辰下來,肅慎人被殺了三百多,而大戟士的死傷不過一百餘人。這種交換比,張郃雖然有些心痛,卻也能夠承受。
不過,肅慎人對如此巨大的傷亡率,顯然已經難以承受了。即使有百餘名手持利刃的督戰隊在後方虎視眈眈,肅慎人依然停止了向前的進攻。以張郃的帶兵經驗,看得出來,如果公孫軍再對肅慎人施加高壓的話,這些蠻子八成就會立刻發動叛亂。
只可惜,這種結果並沒有真正出現。擁有豐富經驗的單經,對肅慎人的使用非常老道,絕不會出現如此不小心的局面。見肅慎人苦戰無果,單經很乾脆的鳴金,讓肅慎人退下。
張郃剛想乘肅慎人一窩蜂潰退的時候進行掩殺,卻驟然臉色一變,大聲的吼了一句:
“舉盾!”
“舉盾!舉盾!”
由於情況緊急,張郃無法用金鼓或戰旗下達命令,只得讓十餘名親衛們一齊放聲大喊。好在大戟士就在張郃的馬前列陣,張郃的命令可謂是極為及時。就在大部分大戟士都將綁在左臂的一面小臂盾舉過面門之時,一陣箭雨猛然鋪天蓋地的澆了下來!
箭雨射穿了一些不及舉盾的大戟士的面門,也有不少落在潰退中的肅慎人身上。若非張郃應變得快,及時注意到敵軍陣後弓弩手的變化,這下就會給大戟士帶來不小的傷亡。
公孫軍不分敵我的箭雨,阻止了張郃的追擊。在張郃整頓好陣型以後,又發現敵軍中出現了大隊的騎士。自從北疆的騎兵從涼州騎兵那裡學到了雙邊馬鐙的使用之後,騎兵第一次讓正面衝擊的戰鬥方式,取代了原來的遊擊遠射。
而大戟士此時還沒有針對騎兵的正面衝擊,做出完善的相應部署。見到公孫軍出動了騎兵隊,張郃只得放棄了大舉進攻的想法,先列出了防禦陣型,再小步向前推進。並且每前進五步,張郃便停下來,整頓一次陣型。
張郃的保守戰術,雖然可以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