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之間的爭鬥。公孫瓚只是在表面上傾向於反董聯盟,卻不曾在實質上給董卓帶來過什麼麻煩。
但如今,董卓給了公孫瓚佔據冀州的名分,而袁紹卻在公孫瓚動手之際,成功摘到桃子,搶下冀州大部。這種基於搶地盤而發生的矛盾。讓公孫瓚明白,自己與袁紹之間,怕是必有一戰。
儘管決定了要對袁紹開戰,公孫瓚卻沒有敢立刻動手。凡事要有名目,做起來才能夠事半功倍。公孫瓚也不是土匪。若沒有適合的理由就對袁紹開戰,怕是天下諸侯,都會對他產生惡感。
別人的反應先不說,幽州牧劉虞只要一句話,便可以切斷公孫瓚所部的補給,讓公孫瓚全軍離心離德。
還有,公孫瓚擊敗黃巾賊十餘萬,看起來戰果輝煌無比,其實這一仗打下來,自身也是傷筋動骨了。無論是補充死傷計程車卒,還是消化吸收俘虜的黃巾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沒有數月的休整,兵力未曾恢復的公孫瓚,其實很難對有所準備的冀州守軍,造成多大的威脅。
於是,在正式與袁紹開戰之前,公孫瓚一方面派出使者,假裝想要從冀州得到一些好處,便收兵回幽州;另一方面派出從弟公孫越,率領一千騎兵去支援袁術,好利用袁術與袁紹的不和,得到進攻袁紹的藉口。
冀州戰事略作消停,來到袁術處的公孫越,卻立刻被捲入了一場與他本來無關的戰鬥。
公孫越的南下,除了來自公孫瓚麾下的騎兵以外,還有幽州牧劉虞派出來的一支騎兵。劉虞派遣的騎兵,南下的目的,並非參與南方的與董卓戰事,而是要將呆在袁術地盤上的劉虞之子劉和,想辦法安全的帶回幽州。
劉和有劉虞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父親,在仕途上一直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在雒陽動亂之前,他本來在朝廷中任職。自從董卓決定廢棄雒陽,遷都長安,劉和作為漢室宗親,對董卓的行為就產生了巨大的憤恨。
因此,劉和趁董卓離開長安,到河南督戰的時候,在友人的幫助下逃離長安,想要返回幽州,勸說自己父親劉虞起兵迎接天子,以平定波及到全國的戰亂,讓劉氏的江山再次安定下來。
在一片兵荒馬亂中,劉和冒著不小的風險,總算是逃離了董卓控制區,見到了故交袁術。然而,袁術顯然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得知劉和想要讓劉虞出兵,解救天子,袁術就很乾脆的對劉和說,他不用千里迢迢的再跑到幽州去了。只要劉和寫一封信,讓劉虞將兵力派到袁術這裡來,就正好可以與袁術的大軍一齊進攻董卓。
劉和環視天下,發現此時也就是袁術手下的孫堅,展示出有擊敗董卓的能力,袁紹、劉岱等人空有優勢兵力,卻被一個華雄,一個徐榮壓制住。於是,他很痛快的寫了一封信給老爹劉虞,讓老爹派兵南下到袁術這邊來。
劉虞此時的宗旨,就是不摻合董卓與袁氏之間的亂鬥。見到兒子如此沒見識的想要給袁氏去當炮灰,他自然生氣無比。但是,劉和畢竟是劉虞的兒子,為了這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劉虞只得派出一支千人騎兵南下。當然,帶兵南下的騎兵將領得到的吩咐只有一個,就是不管怎麼做,將劉和帶回幽州就行。
劉虞說的是一回事,可是,這些兵到了袁術手上,就由不得他們自己怎麼想了。劉虞所派遣的幽州突騎與公孫越統御的一千精銳騎兵,合計總共兩千騎兵。這兩千人一到豫州,就遇上了袁術與袁紹的爭鬥,然後便身不由己的捲了進去。
原來,孫堅自從擊敗胡軫軍,逼退了董卓,光復帝都雒陽以後,便著力於收拾雒陽的殘局,特別是整頓被董卓軍公開挖掘的大漢諸任天子的帝陵。而袁術以此功績為理由,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也得到了豫州上下官吏的認可。
有了豫州刺史的頭銜,袁術和孫堅自然要打算以豫州為橋頭堡,先進逼司隸,再圖謀兗州,以謀大事。
豫州是大漢心腹重地,汝南便是豫州的一個大郡。豫州原來的刺史孔伷在不久前病故,空出了這麼一個地位關鍵的官位,才能被孫堅幸運的搶到手。佔據了豫州,意味著袁術的勢力將進一步膨脹。而且得到了袁氏的根據地汝南,也意味著袁術真正成為袁氏一族的頭號代表,將會讓袁氏的族人與故吏們大量投入袁術的陣營,從而壓制住北方的袁紹。
豫州既然如此重要,袁紹怎麼能夠輕易放手呢?
於是,袁紹在河北一帶忙著接收冀州豪強大吏的投效時,還不忘派人出去爭奪豫州。當然,直接插手千里之外的豫州事物,袁紹還沒有這個實力。但是,任命一位傾向於己方的新豫州刺史,袁紹還是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