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孫瓚提供法理依據的,不是別人,卻是退守長安的董卓。
公孫瓚將要南下,鎮壓冀州黃巾軍的訊息一傳到長安朝廷,董卓的謀主李儒,便敏銳的感覺到其中可以做的文章。於是,在中郎將徐榮的推薦下,接受了遼東太守任命的遼東大族公孫度,在上任的路上,身邊便多出了一位傳遞朝廷詔令的使者。1
這名朝廷使者給公孫瓚帶去的訊息,便是任命其為冀州刺史,並將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任命為渤海太守。
李儒相信,以公孫瓚的性子,還有與袁紹、韓馥之間的關係,他必然會接受這一任命。在接下了這些任命以後,不管公孫瓚原來與關東逆賊之間有何關聯,他都會為了自身的地盤,而與韓馥、袁紹等逆賊大打出手!
此時的大漢,由於朝廷掌握在董卓手裡,不被其他各州所承認,對官職的任命,基本上陷入了十分混亂的境地。
可以說,那些在初平元年【190年】以前被任命的州郡大吏,地位都還比較穩固。但自從反董聯盟成立開始,袁紹與袁術先後都否認了朝廷的權威,依據自身的威勢,自行任命了一些地方大吏。
從那之後,若有新出現的官位空缺,便成為了各方都能夠任命,但各方都需要爭奪的情形。至於哪一方的任命得到了最後的認可,便取決於被任命者在當地的威望和能力,以及背後勢力對該地的影響力。
如今,公孫瓚得到了冀州刺史的頭銜。不管這個頭銜到底是誰任命的,無疑都給他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當時的亂世下,只要有實力,即使是一個空頭銜,公孫瓚都能夠想辦法讓它變成實職官位。(未完待續。。)
ps: ps:1按照史料記載,公孫度上任,實乃190年的事情。此處篡改歷史,當無傷大雅。
第65節 冀州換方伯
董卓在行動,袁紹也沒有閒著。他一方面挑動麴義起兵反對韓馥,兵進冀州州治高邑,另一方面則親自帶領本部主力一萬五千人,從河內的朝歌出發,向冀州腹地挺進。
可憐韓馥此時一面要應對北方的公孫瓚,一面又要防禦在心腹地帶發動叛亂的麴義軍,還要對打著返回渤海郡旗號,其實意圖不明的袁紹軍擔心不已。這幾方面的軍事壓力同時發動,簡直要把文官出身、不通軍事的韓馥,給活活逼瘋了!
於是,袁紹之前派往冀州的高幹、辛評、荀諶、郭圖等人,發揮作用的時候到了。這幾位都是天下知名計程車人,一個個辯才過人。在他們的輪番勸說,或者是威脅下,感覺到自己已經無力迴天的韓馥,終於決定交出自己的冀州牧權柄,將冀州讓給袁紹,以求得自家性命的安穩。
其時,韓馥的部下里,頗有勸說韓馥不要如此就範的。只是,面對北方公孫瓚與東部袁紹、麴義的聯手圍攻,沒有哪個部下,能夠拿出有效的應對方法。
而當前線的親信從事趙浮、程奐發來密報,述說軍中的司馬張頜、高覽、朱靈等人聯手,一起宣佈拒絕高邑的統帥,以待朝廷旨意的時候,韓馥便知道,自己根本就沒了選擇。
張頜、高覽、朱靈等人的行為,當然是有原因的。
這些領兵的軍將,都是出身冀州地方豪強的州師將領。在他們的心裡,對韓馥在冀州的統治並不滿意。至於原因嘛,就是大家都覺得韓馥此人,在軍事上太過於無能。以韓馥的那點兒軍事能力,根本守護不了冀州豪強的安全。
若是別無可選擇者,面對朝廷的詔令。冀州群豪倒也沒有法子,只能忍著。可眼前突然冒出一個袁紹來,立刻就讓冀州群豪動心起來。
袁紹名動天下,本身又英明神武,敢於在河內直接與董卓的涼州軍對壘,併成功逼退涼州軍。保全了河內一郡。如此功績,讓冀州上上下下,都對袁紹的到來不表示反對。特別是在公孫瓚聲勢大振,威逼河北之時,冀州的明眼人,都知道韓馥的統治其實已經岌岌可危。
那麼,韓馥之後,讓誰來領導冀州沃土呢?
這是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的解答並不難。
若是讓大夥兒在武人公孫瓚與名門黨人魁首袁紹之間,做一個選擇。九成的冀州豪強和士人,都會願意選擇袁紹。公孫瓚以勇武著稱,在治政上卻鮮有成就。哪裡比得上袁本初文武全才,上馬治軍,下馬理民的才華呢?
袁紹入主冀州,立刻讓公孫瓚停止了對冀州的攻略。
公孫瓚作為一個豪強大族的“妾生子”,身份與袁紹略有類似之處。他後來投身軍伍,以軍功起家。又與董卓有些共同語言。因此,對於董卓與反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