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8部分

包括了陸軍內部各兵種之間的協同,比如裝甲兵與炮兵、陸軍航空兵、偵察兵等等部隊的合作,還包括了陸軍與其他軍兵種的配合,比如與空軍的合作。不管怎麼說。陸軍單打獨鬥的場面再也不會出現了。在協同作戰的大背景下,除非局勢極端不利。不然地面部隊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防禦作戰。按照陸軍在印度戰爭等多場戰爭中總結的經驗,機動防禦是最有效的防禦作戰方式。隨著空降兵也裝備了效能強大的裝甲戰車。機動防禦作戰理論日趨完善。由此可見。戰術革新的基礎是技術進步。落實到現實中,機動防禦作戰的核心思想就是充分利用部隊強大機動能力,以高高效的戰術反擊瓦解敵人的進攻,也就是用進攻對付進攻,達到防禦的目的。

最初的時候,李東石很不適應新的防禦戰術。

不管怎麼說,他是空降兵出身的將軍。更加擅長陣地防禦。

事實上,第十戰鬥單位的官兵也不大習慣新的防禦戰術。

正是如此。第十戰鬥單位成立之後,一直在共和國的西南地區進行高強度刮練。對於這個安排,用共和國陸軍參謀長的話來說。刮練一支擅長進攻的部隊比刮練一支擅長防禦的部隊難得多。所以才讓空降兵去熟悉進攻戰術。唐應龍的話也沒有說錯。畢竟在共和國陸軍中,真正擅長陣地防禦作戰的就只有3個空降旅,其他的部隊都擅長進攻。與其讓其他的部隊學會如何打陣地防禦戰,還不如讓空降兵學會如何打裝甲突擊戰。

高強度練的結果就是,第十戰鬥單位是共和國陸軍許戰能力最全面的部隊。

面對美軍第7步兵師的進攻。李東石既沒有大意輕敵。也沒有過分高估對手的實力。

當時,美軍先頭部隊的兵力在四人左右,預計在7月8日凌晨到達的主力部隊則有大約的田名官兵。而李東石只在正面留下了2個戰鬥營。除去在錫爾特方向上協助第一戰鬥單位作戰的部隊之外,李東石手裡還有至少6個戰鬥營與口個支援營隨時能夠參加對付第7步兵師的戰鬥。

由此可見。李東石留下了一妾非常強大的預備隊。

事實上,第7步兵師的實力並不弱。

在美軍的眾多王牌部隊中第7步兵師的名聲不算最響亮。但是論作戰實力,第7步兵師卻足夠強大。半島戰爭期間,正是勒步兵師在三八線一代的阻擊行動,讓共和國陸軍不得不放慢進攻步伐,為美國當局“體面撤退。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也正是這場戰鬥。讓第7步兵師名聲大燥,並且在隨後的改編中被保留了下來。成為美國陸軍中建制最完備的步兵師之一。

如同美國陸軍在美**事力量中承擔的任務一樣。美軍中數量最多的步兵部隊實際上就是更加重視防禦能力的地面部隊。

按照美軍的軍事思想,即便與共和**隊這樣的強大對手交戰,承擔重任的也不是陸軍,而是空軍與海軍。正是如此,第7步兵師改編的時候進一步加強了防禦作戰能力。按照美軍的作戰思想,防禦作戰能力絕對不是挖掘與修建陣地的能力,而是更加重視裝甲力量的作戰能力。事實上,伊朗戰爭之後,美國當局就在吸取進攻能力不足的教刮。半島戰爭中。美過陸軍缺乏突擊能力的缺陷徹底暴露了出來。比如在攻打五老的時候,如果美軍地面部隊的進攻能力再強大一點,2個陸戰師就不會全軍覆沒了。等到共和國陸軍在南亞次大陸上打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進攻戰。美國陸軍終於大徹大悟。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布昌歇爾在歐洲軍團搞編制改革,就是美國陸軍為摸索新戰術採取的行動,只是效果小定入用顯。

總的說來,第7步兵師並不缺乏突擊能力。

對美軍來說。缺少的只是支援突擊的能力一一火力。

因為美**隊最先在聯合作戰上開啟局面,所以美國陸軍過早的放棄了火力。或者說把火力支援寄託在了其他軍兵種身上。雖然美國陸軍的炮兵並不弱小,在某些方面甚至處於領先地位,比如美國在制導彈藥方面的技術水平就比共和國高得多。但是相對於美軍的總體戰鬥力,以及美國陸軍所面對的強敵,其炮兵的建設仍然嚴重滯後,特別是在炮兵戰術思想方面。美軍差得太遠了。很多時候,美軍僅把炮火支援當成協助進攻或者防禦的手段,而不是打擊敵人的主要手段。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美軍過於重視精確打擊。

雖然在某些時候,精確打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針對弱小國家的區域性戰爭中,精確打擊是避免平民傷亡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大規模戰爭中,精確打擊的主要意義在於打擊敵方高價值軍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