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不包括雷達等電子裝置,2的製造成本足以讓海軍咋舌。
機載雷達與電子裝置的問題也很嚴重。
與岸基型預警機相比,艦載預警機的內部空間更小,對雷達地要求更高。除了具有良好的探測能力之外,還要求具有優秀地下視探測與跟蹤能力(反艦導彈幾乎都是在超低空飛行),具有強大的資訊處理能力與自動化指揮能力(艦載預警機上地空中指揮員只有2到,很多指揮工作必須自動完成),可維護性必須滿足海軍的苛刻要求(航母地環境與維護能力明顯不如空軍基地)。
方案論證時,海軍就沒有考慮E…2那樣的“圓盤”。
最終採用的是“平衡木”方案。為了彌補“平衡木”方案在首尾的探測死角,HJ200機頭與機尾分別安裝了1部相控陣“補盲”雷達。
幸虧載機的研製進度與機載雷達的研製進度相當,不然肯定會遇到很大問題。
為了安裝“補盲”雷達,HJ200的機頭顯得非常臃腫,駕駛艙的位置不得往後挪了半米,抬高了近1米,使駕駛艙成為了類似戰鬥機的“氣泡”狀。HJ200的機尾結構也完全按照“補盲”雷達的要求設計,2片垂
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兩端,避免與雷達“搶空間”,粗給人一種很突兀的感覺。
不管外形如何,得到了解決。
20177年底,第一架HJ200飛,效能不但完全達到了海軍提出的技術要求,還超出了不少。
在模擬實戰測試中,HJ2C0J…10這類正面雷達發射面積大約3方米的輕型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千米、對H…6M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了650千米,對C…803的探測距離達到了320千米(超低空目標)、對Z…99探測距離達到了370千米(超低空飛行狀態)。
在同時探測到近400個目標的情況下,HJ200能夠同時跟蹤其中24個最具威脅的目標,空中指揮員能夠同時引導12戰鬥機執行攔截任務。
如果攔截目標過12個,還可以透過戰術通訊網路將資訊發給航母地航空作戰指揮中心,由航空作戰指揮中心為其他戰鬥機提供引導資訊。
非常完善,且強大~能。
按照海軍的估計,HJ200的效能算比不上E…2D,也不會比E…2D差多少。
美中不足的是,HJ20總機造價高,超過了空軍的KJ200與KJ2000!
到“共和國”號服役地時候,海“省吃儉用”,也僅僅採購了1架HJ200,而且還是用在原形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量產型。
按照海的計劃,2018年最多再採購1架。
要為“共和國”號配J200,至少要等到20199年年底。
如複合蓄電池的生產能力得到提高,8複合蓄電池的價格降低一半,海軍也要到20199年初才能購買第HJ200。
這也正是共和國沒有把HJ2C0出口清單的關鍵原因。
用比KJ2000貴近30%的價格購買小型預警機,誰會當“冤大頭”?
除了艦載機與彈射器之外,“共和國”號本身也存在問題。
設計時,“共和國”號的基本設計方案修改了3次,每次改動的範圍都非常大。最後為排水量6萬噸以下地中型航母時,又要求是“攻擊航母”。所謂的“攻擊航母”,就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打擊力量,不為航母配備額外的進攻武器。
表面上看,這為航搭載更多的艦載機留下了空間,實際上卻增大了設計難度。
在一艘不到6萬噸的航母上塞入64固定翼飛機與8直升機,“共和國”號的“肚量”確實不小,附帶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主要就是機庫擠佔了太多的空間,不得不大量減免其他重施。
過分要求艦載機數量,還導致航母的重心偏高,穩定性降低。因為彈藥庫與航空燃料庫~量被壓縮,所以“共和國”號地持續作戰能力僅僅只有(美國海軍大型攻擊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至少都有7天)。為了減輕水線以上結構重量,“共和國”號地防護能力明顯不如大型航,抗打擊與生存能力嚴重不足。
除了抗打擊與生存能力之外,其他的問題都在實際使用中暴露了出來。
其實,“共和國”號還在建造地時候,這些問題就已經暴露了出來。2015年開始設計“中華”級航母時,海軍就將排水量從最初的65C0噸擴大到了75000,設計定型時達到了77500,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