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4部分

這一領域取得絕對的領先優勢。

除了技術,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共和國的基本戰略。

在此之前,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同盟傾向非常明顯。雖然兩國領導人心裡都有數,兩個相鄰的、都有野心的大國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盟友,加上兩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任何程度的合作都是暫時的利益合作,而不是長遠的軍事政治同盟,但是在半島戰爭之前,也就是共和國不得不正面美國的挑戰之前。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更像是準軍事同盟,即在利益攸關的國際問題上,兩國的態度與策略基本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讓美國在引世紀次嚐到敗績的伊朗戰爭。

在此之後,共和國與俄羅斯不但沒有同盟的可能性,沒成為敵人就是萬幸的了。事實上。如果不是幕卷全球的大蕭條,讓以美國為的西方國家自顧不暇,也讓才剛點燃野心的俄羅斯老實了下來,恐怕在伊朗戰爭結束後不久,美國就會利用俄羅斯牽制共和國,甚至先讓共和國與俄羅斯干上一架。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不碩大蕭條的影響,集中力量掃蕩周邊地區,就有警告俄羅斯的作用。特別是三場規模宏大的地區戰爭。共和國先風捲殘雲般的掃蕩朝鮮半島,再摧枯拉朽般的幹掉日本,最後泰山壓頂般的打垮印度,對俄羅斯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甚至可以說,俄羅斯總統在倫敦峰會上做出讓步,簽署了《倫教條約》,與共和國在前面三場地區戰爭中的表現,特別是對付日本與印度核力量時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沒人否認俄羅斯的核大國地位。可是更加沒人否認,隨著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日漸成熟,俄羅斯的核武器遲早會成為擺設,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事實上,當時共和國已經當美國達成了默契,如果俄羅斯不肯在全面銷燬核武器的談判中做出實質性的讓步,除了考慮各種制裁手段之外,兩個級大國很有可能聯手推翻俄羅斯政權。

由此可見,伊朗戰爭之後,共和國與俄羅斯之間更多的是競爭與對抗關係。

雖然共和國的幾任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明確表示。共和國與俄羅斯不存在嚴重的領土糾紛,歷史遺留問題早就得到了妥善解決,為了讓俄羅斯當局放心。共和國領導人甚至多次公開表示,共和國不會謀求改變與俄羅斯關係的現行狀態,也不會做出任何會損害兩國關係的事情,為此在2西年之後。共和國當局連續3次拒絕了蒙古的迴歸要求,並且一再限制共和國的民營企業在蒙古的經營活動。但是共和國越是刻意淡化與俄羅斯的矛盾,越是讓俄羅斯當局不安。用俄羅斯國家杜馬的一名議員的話來說:共和國敢於幹掉一億多日本人,能夠向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開刀,肯定不會在吞併西伯利亞準確的說應該是遠東地區的問題上有所顧慮。

事實上,力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加強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

半島戰爭之後,俄羅斯加快了鞏固遠東地區的戰略步伐。四年,從秋明到共青城的第二條貫通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幹線開工,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將在力年內,投入數萬億盧布修通該鐵路,但是工程的實際進展要快得到,到礦年初已經分段通車,預計在比年之前就能全線通車。也就是說,原本計用刀年修通的鐵路,實際上只用了舊年,為此俄羅斯當局將多支付盧布、也就是計利工程款的耽的費用。顯然,俄羅斯當局非常重視這條鐵路,而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當局對共和國的高度擔憂,認為共和國在解決了其他周邊問題之後,會將矛頭對準俄羅斯。

事實是,面對共和國的威脅,俄羅斯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沒有人否認俄羅斯擁有毀滅任何一個對手、甚至整個人類的實力,但是更沒人否認共和國的戰略打擊實力,以及戰略防禦實力。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防禦系統遠沒到具備實戰能力的階段,所以在比拼戰略力量的時候,俄羅斯的差距太明顯了。

也就是說。除非俄羅斯的領導人願意承受全民族滅絕的風險,不然不可能在與共和國這樣的級大國的對抗中使用核武器。當然俄羅斯當局也有理由相信。在有限核威脅的情況下,只要共和國當局把美國視為頭號對手,就不會冒著本土幾個斤。大城市遭到核打擊、損失幾八的風險。向俄羅斯起戰爭。 正是如此,俄羅斯應對共和國威脅的主要辦法還是選擇正確的政治立場。

俄羅斯當局沒有在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過分指責共和國。甚至暗中支援共和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說簡單點,共和國與俄羅斯既有矛盾,又有合作。

矛盾方面,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地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