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4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東的區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算上四7年的伊朗戰爭,在短短刃多年內,該地區連續爆了三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總計7場戰爭,以及大大小小無數次武裝衝突。若論戰爭頻率,中東地區無疑是世界上最熱鬧的地區。直到伊朗戰爭結束,該地區才稍微平靜了一點。原因無二,之前該地區的所有戰爭都與石油有關,當石油不再是頭號戰略資源的時候,該地區的局勢自然緩和了許多。從某種意義上講。以色列能夠與阿拉伯國家和解,特別是允許巴勒斯坦建國。就是因為中東不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因石油而興起。又因石油而衰落。恐怕是中東地區最真實的寫照。

更重要的是現實是,隨著大蕭條結束,受中美冷戰的格局逐漸形成,歐罰與俄羅斯不甘心成為二流國家,伊朗、以色列、埃及等地區性強國與地區性大國立求在國際事務中揮更重要的作用等因素影響,中東地區再次成為了戰略熱點地區。其中最“熱”的無非就是以色列與伊朗的宿怨。

單純的講,以色列與伊朗沒有矛盾。

從歷史上看,猶夫人與波斯人也沒有血海深仇。

可以說,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就是誰來控制中東地區的矛盾。

刀東前,美國悍然出兵攻打伊朗的時候,正是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鼎力支援,伊朗才沒有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在經歷了長達數年的艱苦抗戰後,最終趕做了侵略者,並且成為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

只是,現在的伊朗已經不是力年前的伊朗,現在的共和國也不是刃年前的共和國。

事實上,伊朗戰爭期間。積極支援伊朗的不是共和國,而是俄羅斯。當時共和國剛網經歷了東海戰爭,軍隊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趙潤東正在大搞軍事改革,並且借軍事改革與彰茂邦爭奪軍權,所以不管是趙潤東、還是彭茂邦,都不太關注中東局勢。在俄羅斯明確表態會支援伊明之後,共和國自然樂得做好人,除了提供武器裝備等必要的軍事援助之外,並沒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

共和國的這一態度對伊朗戰爭之後的中東局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伊朗當局從來沒有否認共和國提供的幫助,但是很多伊朗人,包括部分伊朗政治家與軍人始終認為。如果共和國能夠更加積極一些,比如像當初幫助巴基斯坦那樣。在戰爭期間為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伊朗戰爭就不會持續好幾年,伊朗的損失就要小得多,美國付出的代價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伊朗戰爭的最終結果不是美國從伊朗撤軍,而是伊朗成為中東霸主。

這種想法的直接後果就是,伊朗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傾向於與俄羅斯

別的不說,伊朗戰爭結束後,伊朗當局除了按照在戰爭期間與共奉國達成的協議、將部分油田的開採權轉讓給共和國的石油企業之外,並沒給予共和國石油企業更多的優惠,甚至在戰後提高了油田的國有化率,並且透過退出歐佩克,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利比亞導敘利亞組建“石油天然氣輸出國集團”的方式,與歐佩克爭奪能源定價權,最終導致兩大能源集團對立的局面。

毫無疑問,這是共和國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事實上,歐佩克的主導者為美國華爾街的金融集團,而新成立的能源集團的主導者為俄羅斯。因為歐佩克主要輸出石油,而能源集團主要輸出天然氣,所以兩大集團等於主宰了國際化石能源市場。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體系中沒有共和國的席位,也就是說,共和國沒有言權。沒有定價權。在此之前,共和國一方面加快可控聚變核電站的開力度,另外一方面透過“國家間議價”的方式獲取能源的定價權,並且藉助毖年爆的全球金融危機取得了一些成就。隨著能源集團成立,共和國的所有成就都付之東流。雖然能源集團的最大推手是俄羅斯,但是伊朗在其中揮的作用不可小看,要知道,在能源集團先控制的天然氣出口定價權中,伊朗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而且也是共和國的第二大天

可以說,能源集團對共和國造成的影響遠遠過其他任何一個國際

因為主要的能源定價權掌握在其他國家的手中,所以共和國不得不橫下一條心,把所有賭注都押在了新能源上,也就是後來的可控聚變核電站。受此影響。從四年開始,共和國每年投入新能源開、以及與新能源推廣普及相關的基礎建設的費用以萬億計算。如果不是別無他途,可控聚變核電站也不可能在引世紀力年代正式投入使用,更不可能使共和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