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袂椋�緩蠛耪�2 ; 5 億農民以每50 戶為單位組成200 多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在全國約100 萬個鄉村中每村平均成立兩個)。這項大膽的計劃在熱心的幹部們推動下,發展速度再次超過了預期目標。據報道,到1956 年,已有90 %的農民加入了合作社,他們很快又被要求再上一個新臺階,放棄他們在合作社裡的個人份額(份額根據個人的貢獻各不相同),建設社會化農業。與1929 到19 犯年間災難性的蘇聯集體主義運動不一樣,集體化在中國並沒有直接導致農業的國家所有制,而是形成了合作社的農業集體所有制,即由合作社買下農民手中的土地。這項活動在全盛期顯然產生了可觀的成績,因為當時幾乎見不到有關反對集體化的現象。儘管新民主主義革命只用了五年就完成了全過程,但中國農民除了信仰黨中央和毛主席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和列寧從城市鬥爭起步不同,毛澤東在農村開創了他的革命事業,所以農村中所有反對共產黨的勢力早就被清除殆盡了。
合作社繼續發展,形成了完全的集體化農場。每個村莊都有一到兩個農場。它們這時成了鄉村生活的新熱點,負責興建地方公共事業和開展福利活動。這些事務在封建時代是鄉紳階層的職責。以前由多為當地大戶人家出身的舉人秀才(這些人觀念保守,但欺壓鄉里,很有權勢)發起修廟、修橋、辦學和販濟之類的活動,現在則變成合作社或集體農場的領導(經常是由黨組織委任的當地積極分子)帶頭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照顧孤老、改善地方醫療條件、引進水泵或新式犁具乃至組織掃盲活動,等等。宏偉的計一劃向人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文化生活會越來越豐富,各種疾病及水旱災害將得到根治,山嶺處處披上綠裝,也無人會有失業之虞。對於剛剛讀書識字的農家小孩來說,這一信心十足的預見固然令人興奮,但對於懷疑者和持異議者來說,等待他們的只有“勞動改造”。)
與此同時,按照蘇聯模式強制推行工業發展計劃的準備工作也已經起步,銀行、工業和貿易已經開始向國有化轉變。農業和工業發展之間的衝突以及犧牲前者的決定,在為1953 年到1957 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中已經很明顯。這些目標直到1955 年才公佈:鋼產量要翻兩番,電力和水泥產量翻倍,但棉製品產量增長不到50 % ,糧食作物的增長目標也不超過20 %。農民的產品被政府間接取走,也透過實物上繳和稅收等形式被直接徵收這正如在以往戰爭中中國重槍炮輕人力一樣,在發展農業時中國也不得不強調發展資金需求少、勞力密集型的專案,如防洪大壩和灌溉水渠等。飼養的豬既能提供食用肉類,也提供糞肥,但發展化肥產業則有可能受到限制。)同時,資金投人的重點是重工業生產二此時古據黨中央主導地位的毛派分子們預言,人民群眾將從思想上得到解放,因而像“生產競賽”之類調動人們積極性的方法將會在生產上一舉實現“數量、速度、質量和節約”的高指標。這一強制推行的工業化程序最終把約古中國國民生產總值30 %的收入劃歸政府,其‘1 ,大約有一半用於投資。中國的工業發展速度看「去快得驚人。1957 年,中國成了亞洲發展中國家中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在同一時期,中國西北的鐵路線已經擴充套件到外蒙古,並且穿越沙漠通到了新疆。這些鐵路線的開通及隨之而來的移民潮開啟廠亞洲腹地的大門併為大規模開發掃除了障礙。同時,它們加強了中國對重新獲得的內蒙己,和新疆的控制,因而具有政治卜和戰略上的意義。
知識分子和幹部
“社會主義建設”要求動員起包括只有10 萬人左右、從事專業技術和學術_上〕 作、“西化”較深的“高階知識分子”在內的協一個人。黨的領導人樂觀地相信,他們已經從精神上改造了這個階層,使它和自己結成一了聯盟;但他們同時也擔心新的黨組織會窒息黨的思想活力〔 少於是1956 年和1957 年間共產黨又發動了一場運動以協調黨的兩個戰略要素一一知識分子和於部的關係。,1956 年5 月,知識分J ' .出身的黨員上二部和政府官員中興起一場提倡自由批評的運動,它的「}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這井下是提淚評論白由的號角。)批評不能越過內容的限度,即個人必須絕對忠於黨的至高權威。中國出現了一些不滿的跡象,此時正值1956 年10 月爆發匈牙利事件和蘇聯對它鎮壓的餘波未平之際。毛澤東於1957 年發表了他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有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