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該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從這個地區可以進入英屬印度北部。同時,清政府對喀什和伊犁地區的控制則相當薄弱,兩地相隔有3500 英里之遙,靠釋站往來訊息要用6 個星期。這種措施只是出於傳統上對西部蒙古邊境的戰略考慮,而非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1862 年穆斯林在中國西北的叛亂,由於得到了浩罕地區霍加人的支援,在中國土耳其斯坦逐漸演變成一場起義。浩罕國的阿古柏汗當即掌握了權力並統治了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區,該地在其統治下從1865 年到1877 年一直是獨立的穆斯林領地。為遏制阿古柏和英國在當地的影響,沙俄軍隊於1871 年進駐伊犁河谷並戰領了霍加的商業中心。他們對佔領該地蓄謀已久,早在1851 年就同當地有著相當正規的貿易往來。沙俄向清政府保證,一旦後者重新確立在伊犁的統治,他們就會撤離此地。
就這樣,清政府在19 世紀70 年代中期面臨著極大的危機。儘管左宗棠在1873 年率兵鎮壓了西北穆斯林的叛亂,但是他的軍隊主要是在甘肅省,同阿古柏在喀什的首府的距離大致相當於從堪薩斯到洛杉磯之間的距離。這其間要穿越數百英里的沙漠,一支商隊須走幾十天才能到達。同時,中國還同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產生了糾紛。
對這場危機清朝有兩派不同的戰略意見。李鴻章一派主張“自強”並主張沿海岸線防禦海上侵略,而左宗棠一派則計劃再次征服亞洲腹地的不毛之地,這項計劃因耗資太大遭到了李鴻章一派的反對,雙方就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朝廷認為左宗棠的意見可行並准予實施。中亞是清政府傳統上用來抵禦蒙古人的戰略要地,為此曾一再拓邊西進。為了祖宗先皇就必須重新古有這片地區。左宗棠在上海辦起中外信貸來購置西方的大炮,並在蘭州建成了軍火庫和毛紡廠。同時他命令軍隊在當地屯田,種植糧食作物和棉花來滿足一部分軍隊的衣食需求。他在甘肅建立了一塊基地,並由此不斷向西推進。1876 年,左宗棠的軍隊穿越沙漠攻取了烏魯木齊及其他戰略要地,並對北部地區講漢語的穆斯林“反賊”大開殺戒,然後大軍驅人塔里木盆地,對待當地維吾爾族居民比對邊境叛逆較為寬和。阿古柏於1877 年死去。到1878 年,左宗棠重新佔領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中國土耳其斯坦地區。
清政府因其輝煌戰績要求沙俄撤出伊犁。第一位滿洲使臣在同沙俄的談判中表現得極為愚蠢,作出了太大的讓步,以至於朝廷威脅要砍他的頭。這樣的外交使雙方都極為憤怒,甚至彼此以戰爭相恐嚇。但是危機過去了。1881 年產生的另一條約使沙俄得到了更多的賠款,但是中國也收復了伊犁的大部分地區二1884 年中國土耳其斯坦成為一個省,命名為新疆,意為“新的佔領地”。這一結局令人歡欣鼓舞。中國人的自信心再次高揚起來,同時保守派也由此不負責任地高談闊論,認定中國能趕走外國侵略者,並且躊躇滿志地認為可以抵制西化。
滯後的中國外交
清政府為何遲遲不肯派遣可用來觀察敵方國內情況並保護本國利益的駐外使節呢?自1861 年以來就有西方官員居留北京,但是直到1877 年中國才派出駐外使節。這種滯後狀況有其心理及政治根源。中國派駐使臣的傳統是在國力強盛時向外邦遣使以弘揚皇威,國力衰弱時則是遣使向“蠻夷”求和。一旦北京進駐了一批不需叩拜的西方使臣,皇帝的威嚴就會動搖,外交關係則變得格外屈辱。在政治中這一受了傷的尊嚴就被利用了。李鴻章等主張西化的人,在同西方的接觸中勢力增長,而死硬保守派則認為任何同外國人的往來都是反叛行為,他們對主張西化的人進行嚴厲譴責,後者則不得不對此加以包容,而這恰恰最好地遏制並平衡了西化論者的勢力。慈禧太后因此採納雙方意見並在這種相持局面中坐收好處。
外國擴張主義者也從清政府的優柔寡斷中得益,如日本處理臺灣土著殺死琉球群島居民的事件就是一例。儘管琉球群島自1605 年後即處於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之下,但它並非日本的附庸領地,從前一向是附屬中國的。然而,總理衙門顴預之極,竟對日本的宗主國地位不加置疑,更糟糕的是,反而為了免向日本交付賠款宣稱不為臺灣土著負責。於是,復仇心切的日本武士便在1874 年攻人臺灣;雖然戰火未燃,但中國為了讓日本撤軍,又不得不交付償金。李鴻章等人指出如果中國在日本派駐使臣的話,或許可以避免這場耗費財力的事件。1875 年,在英國人試圖開闢一條陸上貿易通道從緬甸入侵雲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