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相成。其結果,身處內憂外患之中的中國,在19 世紀60 年代做出的回應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現代化。於是新生事物一概受到排斥,正如一位保守派領袖所云:“何故師法夷人?彼本我中華之大敵:〃

除去這種制度上和心理上的惰性之外,1860 年後的滿清政權已是風雨飄搖,朝不保夕,故清在平叛之後的短暫中興期間志在恢復傳統而非開拓創新。不過此時的清王朝已然元氣大傷,新繼位的同治皇帝尚在沖齡,由其母慈禧太后(1835 一1908 年)垂簾聽政。這位了不起的女人聰明過人且意志堅定,但是心胸狹隘,她主政之後,很快就熟諳了險罰減否這一套帝王之術而成為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她依靠宮裡的太監,牢牢把持了國政,同時也任用了一批大臣,但她絲毫未曾意識到當時中國所面臨的現代化轉型問題。結果,當時尊孔復辟之風甚囂塵上,大清王朝一時亦得迴光返照,但中國現代化的程序卻遇到了挫折。

平定國內叛亂

1864 年天京陷落,標誌著清政府的對手― 太平天國的覆滅,但各地的零星起義仍然接連不斷。捻軍據守村寨老巢,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切斷了清兵人員及糧食的供應補給。同時,捻軍的騎兵部隊還在北方各省流竄作戰,太平軍的餘部亦有加人,捻軍勢力一時大張。這一切都促使曾國藩於1865 年率軍圍剿捻軍。曾國藩率領下的清軍曾兩度攻古捻軍老巢,並將其村寨夷為平地,但這並未起到f 十麼作用;村寨上上下下仍然支援捻軍,他們很快就又重新建立了營寨。於是曾國藩採取傳統的策略,即一方面懸賞捻軍首領的人頭,一方面又招安其部下隨從:曾氏在捻軍老巢附近建立了4 個據點以及封鎖線,在封鎖範圍內仔細“篩蓖”何個村寨,並將居民按5 人一組編戶並指定各村的負責人二另外,清兵還就地開荒屯田似確保人員和糧草的供應,同時也切斷了捻軍人員和糧草的來源。這樣,曾氏便以其人之道還治了其人之身。

1866 年下半年,李鴻章率領淮軍圍剿捻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起義後,由於部隊經費不足及領導、紀律等問題,正式解散了湘軍,而李鴻章的淮軍代之而起,成為當時中國的一支主要現代化部隊。淮軍使用江南製造局生產的武器,7 萬人共擁有3 萬多隻毛瑟槍及艦炮,此外還有7000騎兵部隊。

1866 年之後,捻軍被部署在山東西部及西北部、運河與黃河沿岸1000英里的10 萬大軍封鎖線分割為東西兩塊。其中,東捻軍於1868 年上月被清兵消滅,西捻軍亦於同年8 月潰敗

雲南杜文秀率領的回民起義則又堅持幾年。杜文秀為穆斯林回人,對漢人號召力不大、清政府一方面加強地方統治,一方面採取政治分化的手法,同時興辦地方團練,由地方縉紳管理指揮當時甚至有不少回民也投向了清政府一方、由於遷徙及死亡等原因,回民人口減少了一半有餘。回民起義軍所佔據的昆明等53 個城池亦久久被圍,後逐一為清軍攻破,城破之日,不免又成血泊火海。清軍於1873 年攻克了大理,杜文秀服毒投清營後自殺身亡。貴州的苗民起義亦於同年被平定。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的回民曾於18 世紀80 年代發動叛亂,到了19 世紀中期,又因不堪官府壓榨而興兵起義。1862 年,西安回民首先發難,並逐漸向西發展、西北為戰略要地,但此刻清政府正忙於應付太平軍及捻軍起義,氏到平定這兩大起義後才得暇西顧,派左宗棠前去鎮壓:左宗棠花了恰好如其所料的5 年時間( 1868 一1873 年)收復了陝西和甘肅。他按照先代成例,鞏固地方政權,加強糧草供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左氏有計劃地層層推進,逢寨必毀,見人(回民)則殺。1871 年時,正如他在致某友人的書信中所云,其妻已段,其鬢已華,齒牙已落,又患痢疾及瘧疾,並因進兵緩慢而受到朝廷的斥責。不過到了1873 年,儘管回民人數銳減,西北地區卻又重現了昇平的局面。清朝在19 世紀60 年代的中興是傳統文治武功的最後輝煌。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堂均為士大夫官僚,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不特因其奮力作戰,更是由於他們成功應用了儒家的道德和政治原則,在恢復經濟生產的同時實行有效的賦稅制度,並且採用了西方的某些先進技術。但這時的中興並未將中國恢復到先前的局面,而是使得各省大員增加了手中的權力,與朝廷形成了新的力量對比格局。清廷依靠這些人得以苟延殘喘,但同時又面臨著地方主義滋生坐大的威脅。

平亂後的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