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0部分

這個命令竟在此時此刻到來,這一時刻他想起了岳飛。

“大人,如今邊事緊急,我川蜀安危繫於大人一身,強敵壓境,大人怎能在此時離開?”部下們帶著哭腔說道,“必是朝廷不知戰事又起,才令大人赴朝面聖。我等願聯名上書朝廷,為大人請命。”

“諸位不必如此,餘某自會上表奏事。”餘強忍著悲憤說道,“想來朝廷相公們還未收到餘某的軍報,不知此地軍情緊急。爾等萬萬不可因此而分心,以免為敵所趁,釀成大禍。國家正是用人之時,爾等身為邊臣,不可懈怠。”

冬天地腳步已經逼近,一陣寒風颳起,將落葉捲到了半空中,軍旗在寒風中瑟瑟抖。餘感到寒從心生。

他不是不知道朝中有人對自己不滿,早在他赴川時,他就提醒過皇帝不要相信大臣們的讒言,當時趙昀親口的答覆則是:“讒毀則無此,報應則當以一力相接。”

這並非是餘先知先覺,而是蜀帥這個位置,因為有吳氏反叛的先例存在,一向就極為敏感,尤其是他掌握著全部大權。然而,皇帝仍然頒下了金牌,終究是對自己不太放心,讓自己丟下逼近的秦軍與一眾願為國死事的將士,赴臨安覲見皇帝。

餘既感悲涼,又是心疾如焚,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中,踉蹌地往自己的帥營中走去,他彷彿一日蒼老了十歲。

大渡河畔,主帥羅志與監軍張柔率領著主力,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渡口。這一路在大渡河谷中穿行,眾人見識了行軍之難,有時不得不下馬步行,甚至有人不幸死於失足。

汪德臣領人鋪設浮橋,大軍順利渡河,進入了宋國黎州境內。當地五土司之一的楊土司部將高保四率先投降,並引導大軍招降了東岸部落,沿途部落望風歸降。

羅志稍事休整之後,驅使各歸降部落進攻黎州,過飛越嶺(今漢源縣西北),抵滿陀城(盤陀寨)。至此,羅志未能等到左翼人馬的到來,他意識到左翼軍遇到了麻煩。

張柔主動請纓,領兵三萬,往北急進。這一路北上,他面對的是防守空虛的成都南部,連克雅(今雅安)、、嘉定、眉山,進至成都。

一個月之後,趙誠收到了張柔等人自成都送來的急報:

宋蜀帥餘舊疾復,暴亡,或曰仰藥而亡。成都府所聚之敵近十萬,不戰而潰,竄入東川,臣等於潰軍之中得餘遺骸,厚斂安葬於武侯祠。我成都方面軍,欲留衛慕部經略成都,威脅重慶,餘部南下與羅帥主力合,經白蠻界入大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paoshu8。章節更多,支援*泡。書。吧*中文網*!)

第一百零四章 江山如畫㈦

!!! 柔與西壁輝二人領成都方面大部分兵力南下,與主黎州(今漢源縣)。*泡_書_吧*中文網*超速更新最新小說章節*(PaoShu8。Com)

大軍立即南下,留輜重於陀滿城,十一月中,於富林渡口再過大渡河,即進入了大理國境內建昌府(今西昌)。當年宋太祖滅後蜀,宋國面臨的是北方大敵,並無力南征大理國,據說他揮起那聞名天下的玉斧,在地圖上大渡河的位置劃了一條線,此外非吾有也。

大理國,可以追溯到唐時的南詔國,但最強盛時國力也不及南詔。段氏即是白蠻豪姓,自稱先世是武威郡人,可能是蠻化的漢人。大理與宋國之間在黎州、嘉州(樂山)、(南寧)等地有互市,但大理國與大宋之間沒有穩固的隸屬性朝貢關係,政和七年(1117年),其主段和譽被封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

這當中段氏一度失國,權臣高氏曾自立為王,不過後又還國於段氏子孫段正淳,但高氏卻把持著大權,世代為國相,稱中國公。除王都為府外,設定八府四郡四鎮,高氏子孫於八府,世襲駐守,四郡掌權亦有高氏,所以段氏受制於高氏,有不少國王不得不遜位,出家為僧。這種被權臣控制與內訌的局勢,已經持續一百七十年。

大軍在高山、密林與河谷間艱難行進。茫茫南征路,似乎看不到頭,明明是近在咫尺,大軍卻往往要在山谷中繞行許久,在將士們的眼中,總是數不清的雪山與深谷。此地是白蠻(今白族的先人)各部落地聚居地,虛恨、落蘭、阿都等大大小小的部落,難以統計。

白蠻諸部擔任著拱衛大理國北部的重任,但是段氏或高氏早已經失去對這此白蠻人的控制,秦軍及裹抰地羌人,總共不下三十萬人。這支裝備精良地軍隊壓境,羅志專門挑了一兩個較大的部落,悉數全殲以示威,白蠻諸部在他**裸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