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的生命。而當時整個北嶽區(晉東北與冀西)的人口,不過二百六七十萬。

這批糧食,在當年能夠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糧食,就意味著生命;就意味著勝利。因而,聶榮臻在晉察冀軍區的供給工作會議上一再強調,冀中的糧食要想盡一切辦法,盡最大力量,克服一切困難,把它運過來。

的確,就是在和平年代,要把這麼多的糧食一斤、一斤地集中起來,再平安無損地從平原運往山區,也不是件簡單事,何況在那個年代。首先,要把糧食從冀中幾千個村莊彙集起來,就要透過許許多多敵人封鎖的公路、河流。然後,又要把集中起來的糧食運往山區,更是要經過日偽重兵把守,嚴密封鎖的平漢鐵路。

平漢鐵路,正好把冀中和冀西隔開。當年,平漢鐵路以東,叫“路東”;平漢鐵路以西,叫“路西”。過平漢線,叫“過路”。過路這出戏可不是那麼好唱的。日本人把平漢鐵路看成自己的大動脈,在鐵路兩側,挖有兩丈深、兩丈寬的“護路溝”,每隔兩裡地左右就設有崗樓,裝甲車不斷地在鐵路上來回巡邏。此外,還強迫百姓沿路輪班打更(或許大家還記得電影《平原游擊隊》里老鄉敲著梆子,喊著“平安無事囉”的情景)。如今,這麼多糧食要過路,這出戏可怎麼唱?

百姓為八路軍送軍糧(1)

運糧這出戏:“武唱”與“文唱”

當年,這出戏主要有兩種唱法:一是“武唱”,一是“文唱”。

所謂“武唱”,就是部隊用武力掩護運糧隊伍過路。當年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