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環境裡,長官沒洗澡,士兵卻洗了澡,那是嚴重的“僭越”事件。可是,勞累了一天,好不容易趕上有條件洗個澡,誰不願意痛痛快快洗個澡,解除疲勞,早點休息?如果偏偏碰上那種不通人情的長官,不是處理公文,高談闊論,就是一洗洗個沒完,士兵們嘴上不敢說,心裡不罵才怪呢。岡村寧次是從基層幹上來的,對此大概是有所體會吧。所以他很注意不要因自己影響了別人入浴,說他從任大隊長以來,養成了快浴的習慣,“一般只用十分鐘即可。”洗澡時要不要勤務兵擦背呢?岡村寧次對此也有所“論述”,他說:澡塘的勤務兵經常要給我擦背。我從前述統率的觀點出發儘量快洗,往往就不讓他們擦背,但在時間富裕又不影響別人入浴的情況下,則儘量接受他們的好意。這是因為勤務兵們過去在部隊裡習慣地把中隊長當作軍中最大的人物,而今在陸軍大將身邊照料生活,感到光榮,因而,誠心誠意要為我服務。理解他們的這一心情,就不應辜負其好意。
表面看來只是一介武夫的岡村寧次,居然能夠體驗到勤務兵的心理,也著實是不簡單。
他本人似乎對此也深感自豪,在1944年5月28日的日記中,岡村寧次寫道:十幾年來,據我觀察,即便是具有相當優秀人格的將官、團隊長等,不少對部下入浴問題是不關心的。實為遺憾。
“相當優秀”的人都沒看到的問題,“我”卻注意到了。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岡村寧次講,這是因為他有所謂愛護部下必須深入體察部下的立場。客觀地講,此人的確用心精細,且善於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平時連洗澡這樣的小事都用心考慮,戰時就不用說了。岡村寧次十分注意作戰時的一些微小環節,像戰前下達命令時,要考慮各位指揮官的具體情況,不同性格,有的交待任務要具體細緻,有的則不必多說;在作戰過程中,對那種默默實幹,不喜彙報的軍官率領的部隊,應注意查詢,否則“則有瀕臨危機之虞。”戰後,應及時到醫院慰問傷員。等等。
岡村寧次,就是這樣一個既能考慮全域性,又很注意細節的勁敵。
岡村寧次是很好戰的,這與日軍的作戰風格是一致的。有專家在論及日本陸軍的作戰風格時,說:“日軍作戰的一貫長處是:決策大膽,進攻十分主動而堅決,步兵的行動頑強而又帶有狂熱精神。”岡村寧次身上即充滿了這種“頑強而又帶
…
岡村寧次(3)
…
有狂熱精神”的味道。抗戰初期在武漢等地作戰時,岡村寧次面對數量上佔優勢的國民黨軍,仍能取勝,這固然是因為國民黨軍指揮失當,素質低下,但也確與岡村寧次主動、頑強的進攻精神有關。
岡村寧次在指揮上是很大膽,敢冒險的。他任華北派遣軍司令長官時,曾主張進攻西安和延安,摧毀中國抗日中堅共產黨的總部,並壓迫重慶,妄想一舉以武力解決中國問題。他任中國派遣軍司令長官時,又提出進攻中國政府所在地重慶。他在給部下講述所謂“統帥思想”時,特別提出的一條就是“大膽果敢,確信必勝。”認為過於慎重,不敢冒險的指揮官,在對華作戰中,不會有多大戰果。而另一方面,岡村寧次卻又十分謹慎小心,並注意深入一線,接觸實際。他說:“到任後或大戰前後,都要首先巡視第一線兵團,這是我的信條之一。”僅到一線兵團還不行,岡村寧次還一定要找下級軍官甚至士兵談話,他說:“我一向主張每次訪問前線部隊,一定要聽取軍官、下士官以及士兵的實戰經驗。”岡村寧次講,他“從任北滿第二師團長,武漢第十一軍司令官時起,便樂於到現場傾聽下級指揮官、士官、士兵講述戰鬥情況,並予以鼓勵,至成習慣。”“否則便很不舒心。”岡村寧次就任華北派遣軍司令長官後,僅一年,“便對所轄的華北蒙疆地區大致巡視一遍。”這樣,就使得岡村寧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從而制訂作戰計劃時較少先入為主,主觀臆斷。彭德懷注意到岡村寧次這一特點,指出:岡村有很多本事,能實事求是,細緻周密。每次進攻,他都要調查半年之久,做準備工作。沒有內線發動配合“維持”,他不進行“蠶食”。他不出風頭,不多說話,不粗暴,你從他的講話裡看不出他的動向來。他經常廣泛地收集我們的東西,研究我們的東西。岡村寧次,就是這樣一個既積極主動,又謹小慎微的對手。
正如彭德懷所評價的,岡村寧次“不出風頭,不多說話”,是個挺內向的人。他自己講,他的愛好是“飲酒、讀書、下圍棋及釣魚。”據他的部下講,他常“翻閱高階綜合雜誌”,寫生畫畫得也不錯。這也都是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