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躬身一禮鄭重道:“聖上還請暫放焦慮之心,這個故事與雍王一案是否有關聯,待微臣說完之後聖上自會明瞭!”

見陳浩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李忱提著的心稍稍的放了下來,李忱相信陳浩定然有了解決之法,否則也不會如此自信的站於朝堂之上。於是便微微頷首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愛卿不妨慢慢道來”

“在微臣說故事之前還請聖上恩准,若是微臣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有違逆聖言之語,還望聖上免於微臣妄言之罪!”

李忱聞聽眉頭微皺,但也是出於好奇於是便鄭重道:“愛卿大可直言,朕恕愛卿無罪便是!”

待得到李忱的允許之後,陳浩便朗盛開口說:“相傳三十年前有一位皇子想要登基為帝,然而卻擔心他的皇叔威脅他的帝位,於是便暗中派中常侍四人將這位皇叔除去,當時這位皇叔年紀尚幼豈能是四常侍的對手,於是險些死於四常侍之手”

陳浩說道這裡卻讓在場的老臣陡然色變,尤其是崔式、崔從、令狐綯這些朝堂老臣,均是各個臉色各異的偷眼瞥向李忱。而李忱此刻臉色極度陰沉,雖然陳浩未有直言故事中的人物姓名,但是李忱卻明白這皇叔說的就是他,而那位皇子便是駕崩的武宗皇帝,也就是他的侄兒。

李忱未曾想到陳浩以他的事蹟說成故事,雖然李忱對這段皇室辛密很是忌諱,但是他也很想知道這段辛密與雍王一案有何聯絡。因此此刻李忱雖對陳浩有些不滿,但是也對接下來的事情很是新奇。

群臣與李忱的反應早在陳浩的意料之中,因此陳浩在說故事之前特意請示有所請示,因為此事關係皇家辛密。他陳浩一個外人妄言臆斷,一不小心可能或招致殺身之禍。見李忱未有阻止他說下去,於是陳浩便接著以含糊其辭的方式述說此事。

當年李忱身為光王之時,其侄武宗便欲有殺害李忱之意。李忱在輩分上雖是武宗叔父,但是年紀卻未有武宗年長,也正因為如此武宗始終覺得李忱是一個威脅。本以為暗中派四常侍暗中將李忱淹死於廁所之中,但是天不絕李忱有一個宦官仇公武將光王李忱救下。

隨後仇公武在武宗面前假意言說已將李忱處死,而背地裡卻將李忱送出了皇宮。之後在江南杭州落難之時曾經臨幸了一名女子,此女子名為孫梅乃是杭州一位富家千金。之後李忱極其喜歡孫梅,二人情投意合倒也美滿。於是不久之後孫梅便有了身孕,不久之後便誕下一子名為李渼,也就是如今的雍王。

取名為渼諧音也是梅,足以見得李忱對孫梅是多麼的寵愛有加。而京城的光王府李忱已經有了王妃,也就是如今的晁妃。當年宮中傳來光王的死訊之後,整個光王府倍加淒涼,晁妃就於是領著三歲大的李凗居住在孃家。

之後不久武宗駕崩,武宗子嗣互相爭奪皇位五年之久。這段時間李忱已經恢復了光王的身份,同時也將孫梅接回了王府被給予多番寵愛。不過孫梅進入王府不久便自此一病不起,連年幼的李渼也開始身患消渴之症。李忱遍訪名醫但是依舊未能救得了孫梅,不久之後孫梅便離開人世,不過所幸的是李渼經過多方救治之下得到了續命。

五年之後由馬元贄為首的一眾宦官將李忱迎會皇宮,至此登基為帝結束了幾年的皇位更迭爭奪局面,成了當今的宣宗皇帝。李忱由於過度思念孫梅,於是便追封孫梅為梅妃。雖然李忱的原配王妃是晁氏,但是李忱如今為帝卻未有想立晁氏為後。因為在李忱的心裡,孫梅才是皇后的不二人選。

雖然孫梅已經離開人世,但是李忱將李渼看做孫梅的延續,於是對李渼可謂是寵愛有加。本想將李渼立為儲君,但是李渼自從年幼之時患有消渴之症,這讓李忱心痛之餘也倍失所望。因為消渴之症乃是絕症,於是李忱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只得立晁妃之子李凗為儲君,不過依舊未有立晁妃為後

陳浩所敘述的故事,使得幾位朝堂老人以及李忱各個臉色出現異樣,都不敢置信的看著大殿之上侃侃而談的陳浩。李忱與朝堂幾位老臣,都未曾想到陳浩對此中辛密竟然如此知之甚詳。此事即便是令狐綯等人,也未必知道此等細枝末節。

當陳浩將故事說到這裡便突然戛然而止,李忱臉色陰沉的低聲道:“愛卿這則故事應該會有下文吧?”“聖上聖明,微臣方才這個故事的確只說了前半部分,此刻微臣講述半日有些許口渴,不知聖上可否賞賜微臣一杯御酒潤潤喉嚨?”“陳大人果然事事與人不同,說起故事來也是故弄玄虛荒誕無理,老臣聽了半日實在是覺得乏味。故此老臣懇請聖上還是勿要聽著無稽之談,以免汙了聖聽!”久而未語的崔式此刻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