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王洛的來歷果然不簡單。或許這王洛就是崔黨等人放出的魚餌,如今魚餌的功效已經達到自然要捨去魚餌。
李渼聽了陳浩的分析之後頓時悔恨不已,憤恨自己輕信於他人致使如今淪落至此。不過對陳浩能夠找到線索,李渼心中也是倍為欣喜,希望有了這個線索可以還他清白。但是陳浩卻未有欣喜之意,這條線索如今可謂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王洛他殺這條線索,最多隻能證明王洛死於他殺,又無法證明王洛與淮河工事有關,也更無法證明李渼的清白。
因此此事可謂是毫無頭緒,如今關鍵人物王洛被完美的滅口,而且還是“因公殉職”實在是陳浩倍感頭痛不已。重要的是如今所有人均將矛頭指向李渼,若要說此事是李渼委託王洛執行,又有誰會相信?因此若要擺脫困局,就必須獨闢蹊徑劍走偏鋒。否則面對如此毫無缺陷的圈套,實在是無法解困而出。
對於崔從的戲謔與辯駁,陳浩只是冷冷一笑,隨後又瞥了一眼崔式,繼而輕聲自顧道:“崔大人,此事若是與你有關,不知崔大人又該如何?”
“陳翰林真是笑話,崔某一向堂堂正正,又豈會坐那生靈塗炭之事?”崔從鬍鬚微動橫眉冷對陳浩,言語之中甚是肯定。
令狐綯這時出列臣班,旋即來到陳浩近前低聲笑道:“如今此事很是明朗如靜水,陳大人又何必故作伎倆做一攪棍,來攪渾這趟清水?”
“哦?多謝令狐大人讚譽,陳某對攪棍向來情有獨鍾。當年陳某年少獨身攪渾淮南道,諸位也是有目共睹,聖上也是讚譽有加,莫非陳某此番作為令狐大人有建議不成?”陳浩冷冷揶揄一笑,思忖這令狐綯果然對崔黨死心塌地,自己還沒怎麼發難,這令狐綯就開始出面維護。
陳浩此言一出,讓大殿之上的李忱與令狐綯陡然色變。令狐綯沒想到陳浩的言辭還是如此的犀利,竟然短短几句話就借力打力轉移到聖意之上。既然陳浩提到了聖意,令狐綯自然無話可說。
而居於龍椅之上的李忱卻是面容尷尬,當年他的確是將陳浩當做攪棍,欲要將淮南道攪渾。如今陳浩提及此事讓李忱很不自然,因為他覺得有些對不住陳浩。雖然陳浩當初拒絕了賜婚,讓他身為皇帝盡失顏面,但是這些年每每關鍵之時,也皆是陳浩出面解決問題。
如今雍王之事又是寄希望於陳浩,這讓李忱覺得他李家兩代人都似乎虧欠陳浩許多。若是沒有陳浩,也不會剷除杜棕,也不會拔出太極門,更不會有後來的迎戰三國難題
如此種種一時之間盡數湧上心頭,也讓李忱感慨良多。李忱也知道雍王能夠治癒身疾,也是陳浩醫術高明的功勞,否則也不會活到今日。然而就這個對社稷有功,對親子有救命之恩的良才,卻因為自己的顏面被罷黜職務。這個時候李忱再看向陳浩之時,眼中已經多了些許愧疚之色。
陳浩方才之語也是即興而發,也算是對李忱的一種不滿。心道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就想起了他,他陳浩莫非就是呼來喝去的泥人不成。俗話說得好,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更何況人了。這些年出生入死他陳浩何曾皺過眉頭,但是換來的是什麼,是被無情的罷官與置之不理。老子這樣兒子也是這般德行,李渼當初若是事實與他商議一番,又何以落得如此不可逆轉的局面?想到這裡陳浩可謂是新恨舊怨疊加在了一起,於是便冷厲的怒視令狐綯道:“令狐大人當真是朝廷股肱之臣,然而在下今日便甘願做這攪棍。湖水清明未必就是真相,在下便要將這潭湖水攪混了,到那時什麼王八、烏龜便一一浮出水面”一更。by:89|10054285》
第三十三章 一個故事
第三十三章一個故事
就在這時陳浩看著令狐綯的背影冷笑道:“陳某向來看不慣冤情,也看不慣吃裡爬外的東西,令狐大人還是自求多福吧!”
令狐綯未有回身而是稍作佇立,繼而臉色陰沉的冷哼一聲退了下去。陳浩隨後將目光落在了崔從的身上,隨後笑道:“既然崔大人一口否定,且諸位臣工皆言雍王罪有應得,那下官不如與眾位講一個故事,權當是緩解氣氛如何?”
一個故事?陳浩的這句話可是讓眾人不覺為之一愣,思忖這陳浩又要出什麼事么蛾子,這好好的商議案情,怎麼又開始說起故事了。居於龍椅之上的李忱,聞聽陳浩說出此言也是為之一愣,於是手扶御書案驚異道:“哦?講故事?莫非這故事與雍王一案有關?”
崔式與崔從一眾崔黨眾人聞聽之下,頓時心中一驚,紛紛將目光聚集在陳浩身上。對於眾人的圍視陳浩不以為意,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