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向大馬政府租借14萬英畝叢林,將它開墾成甘蔗園, 井設立現代化煉糖廠。 1973年,世界發生糖荒,食糖價格飆升。郭鶴年在倫敦時,就專門考察

… 頁面 140…

過期貨市場,因此在糖荒中,郭家在美國及英國的期貨交易大獲全勝,現貨 交易亦搶到“價峰”。食糖貿易為郭家帶來滾滾財源。當年國際市場買賣的 1600萬噸食糖中,郭氏控制了150萬噸,佔世界總額的近V10,占星馬食糖 市場的8/10。 郭鶴年名譽鵲起,被譽為亞洲糖王。 進軍香港 郭氏家族從70年代起開始走多元化道路,1971年,新加坡第一間香格 里拉酒店落成揭幕,香格里拉受到遊客的高度讚譽,郭鶴年起了建立酒店王 國的念頭。 在過去的年月,香港一直是郭家的貿易重地,1974年1月18日,郭氏 在香港成立嘉裡貿易有限公司。到 1976年,郭氏更把吉隆坡的總部遷到香 港,建立以香港為基地、輻射世界的郭家事業。 郭鶴年見世界航運興旺,於1977年4月,在香港建立克利輪船公司,擁 有5艘新船,每艘造價為800萬美元,總噸位2。5萬噸。郭氏恪守“肥水不 流外人田”的信條,把船用於為自己運載木材、食糖等天然產品,省下大筆 運費。 郭氏嚐到甜頭,與大馬政府合組船運公司,兩年後世界船災降臨,郭氏 損失近兩億新元。從此,郭氏拋棄做船王的夢想,把主要資本投入酒店業。 郭氏的第二間酒店建於香港,臺夥人有印尼福建同鄉林紹良。1977年, 郭氏購得九龍尖東瀕臨維多利亞港海面的地盤,興建了擁有720J司房的五星 級酒店,店名仍是香格里拉。香港業界,莫不為這個店名拍案叫絕,店名為 郭鶴年親自命名,他有命名的嗜好,他興建的樓字名、花園名、餐廳名、咖 啡廳名等,皆非常優雅,且通俗易懂。有人推測郭氏中英文功底精深,香格 里拉,無論依中文念,還是依英文念,皆琅琅上口,聽一遍即能記往。 郭鶴年雖是亞洲糖王,雖然來港多年,港人對他十分陌生,香格里拉在 港落成,則使郭鶴年名聲大噪。開業次年,《行政人員旅遊雜誌》評比出世 界最佳酒店排行榜,第一為怡和集團的文華東方,第二為嘉道理集團的香港 大酒店,第三便是香格里拉。 郭鶴年任香格里拉酒店集團主席,經過20多年發展,該集團在新加坡、 香港、馬來西亞、泰國、斐濟、漢城、菲律賓、印尼及中國內地 (注:分別 在深圳、北京、天津、福州等城市)等地興建和參加管理的酒店達30餘家, 形成龐大的“香格里拉五星級系”酒店王國。 郭鶴年亦是香港的地產鉅子,郭氏兄弟公司與林紹良家族的第一太平、 黃廷方家族的信和等集團,聯手發展永安廣場、南洋中心、幸福中心等大型 物業;1983年,郭氏中標奪得屯門一幅441萬平方英尺的土地,用作興建遊 艇會與豪華住宅;1984年,他投資4億港元興建深水灣遊艇俱樂部;1988 年,郭氏斥資13。7億港元,向澳資奔達國際購入半山區蘭心閣、世紀大廈、 梅苑等物業;1989年,以3。7憶港元投得九龍灣宏冠道地皮。 郭鶴年在香港商界叱吒風雲,本人卻保持低調。郭氏自 1978年定居香 港,14年間,從未有過哪位香港記者採訪到郭鶴年。郭氏是住大馬,還是香 港,他留港期間,是下塌自己的酒店,還是山頂等豪華小區的某幢花園私邪? 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 頁面 141…

香港有不少伸秘豪宅,鐵柵門前除了門牌號,無任何標記,主人進出, 均坐在拉有布簾的豪華轎車裡。主人非富即貴。要麼是如雷貫耳的著名人物, 要麼是名不見經傳卻極有財勢者。郭鶴年名聲赫赫,卻從不現真顏。 不僅是在香港,在他的老根據地墾馬亦是如此。1986年,馬華公會前會 長陳群川因涉新泛電事件在新加坡受審,這是當時星馬地區很轟動的案件。 開審那夭,郭鶴年也去旁聽,在場的新馬兩國記者,無一人認出郭鶴年。 其中,一位記者坐在郭鶴年身旁,兩人還閒聊一陣,記者問郭氏:“請 問您是幹哪一行的?”郭氏答道:“賣米的。”於是,此記者與郭談了一些 米市行情的話。休庭時,郭氏客氣地打聲招呼,便走了。 不久,法庭傳出郭鶴年出2000萬新市保釋陳群川的訊息。該記者趕回報 館發稿,查到郭氏的照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