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一些本身就存 有問題的銀行,一遇政經風潮,便會捉襟見肘,處於風雨飄搖中。銀行危機, 最可怕的是擠提事件,一家銀行被擠提,風潮便會波及其他經營欠佳甚至狀 況良好的銀行,千千萬萬的存戶受損,眾多的廠商因清償乏力而破產,致使 整個經濟界蕭條。 1981年,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香港地產股市呈下挫趨勢。1982年9 月,撒切爾夫人赴北京談判,香港華資恆隆銀行發生擠提事件。為防重蹈1965 年銀行危機覆轍,港府與滙豐銀行採取應急措施,避免了“多米諾骨牌”連 鎖反應。 由於傳媒的渲染,香港的信心危機愈來愈加重,走資成浪潮,1983年初, 7家接受存款公司倒閉,新鴻基銀行告急。中英談判陷入僵局,移民走資者 競相將港市兌換美元等外幣,以做境外費用。1983年9月24日,星期六, “港元危機”爆發,市面謠言四起,傳聞將會以人民幣取代港元,港幣狂瀉, 人們紛紛拋兌港幣。港元危機引發搶購狂潮,市民紛紛到超級市場搶購食米 花生油等食品,一直飽和的食品儲備驟然告罄。這就是香港金融史上的“黑 色星期六”。 港府召開緊急會議,於9月27日宣佈接管無法償還債務的恆隆銀行。10 月2日,港府會同梅林公司、百利達公司和滙豐銀行支援陷入困境的新鴻基 銀行。隨即,港府宣佈實施與美元掛鉤的“聯絡匯率”制度。一場浩大的銀 行危機才告平息,未釀成大災難。 恆隆銀行是首間由政府接管的問題銀行,其問題的癥結是,信貸結構不 合理,出現呆帳,虧損嚴重,流動資金匱乏。港府從外匯基金注入17億港元 資金,拯救了恆隆,旨在避免危機擴大。港府的介入,恢復了存戶的信心, 亦消除了其他銀行存戶的恐懼。 恆隆經過重整,業務開始步入正軌。1987年9月,恆隆首次釋出接管後 的經營業績:經轉撥內部儲備後的盈利為190萬港元,而上一年度虧損1900 多萬港元,共收回壞帳4億港元。 港府接管恆隆,並不想做婆婆,只是先做奶孃,再做紅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