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直言不諱聲稱自己比 楊至耀更行;更有人醞釀要趕楊至耀下臺。 1992年,不滿楊至耀的第三代家族成員楊至偉、楊至喜、楊至平,以及 楊至耀的三叔楊天成,先後辭去董事職務。 楊至耀為瓦解反對派,從另四房拉入新人進董事局。楊至耀為自己退守 安排後路,他積極培養他的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長子——楊為添為第四代掌門 人,楊為添在集團內平步青雲,權勢赫赫。 楊至耀欲使楊氏大家族的楊協成,變成他這一房的私家事業,引起大家 族成員的普遍憤慨,同宗叔侄兄弟形如陌人,人心向背涇渭分明。 虎爭豹守 家族內江的導火索,是永泰收購楊協成。 1994年,新政府宣佈發展武吉知馬路一帶為高階住宅區,原有工廠下準 保留,楊協成必須在4年內遷出。 楊協成控股公司主席楊至耀,找到他多年摯友鄭維強,商議把楊協成 25。2—40%股權,轉讓給鄭氏所控的地產公司永泰集團。 楊氏家族知悉後議論紛紛。原來,第二代楊家五兄弟成立控股公司,股 權平均分配,並形成決議,股權只能轉售楊氏家族成員。經過數十年的變遷, 每房擁有股權數不等,但決議一直未更改。 反對派對楊至耀“吃裡扒外”義憤填膺,要求公開表決,結果否定了楊 至耀與永泰的交易。永泰於1994年4月底,宣佈放棄收購。 “兄弟鬩牆,外人劫舍。”鄭維強退出,黃廷方馬上趁虛而入。黃廷方 也是新加坡靠醬業發跡的超級富豪。他從50年代起開始製售醬油,對楊家第 二代,他叫三聲“師傅”亦不為過。黃氏在醬業、飲料業不敵楊家,但他開 闢了另一條新財路,投資地產,到90年代,已有百億元的物業。黃氏近10 年來以香港地產大好友的姿態出現,任香港信和置業主席。黃氏在香港擁有 不少物業,並在70層高的中環廣場佔有權益。 在永泰放棄收購後一星期,黃廷方發起閃電戰,透過旗下的上市公司鳥 節廣場酒店,在市場收購散股,斥資2600萬新元 (1。4新元兌換1美元), 購入楊協成 6。6%股權。第三者楔入,楊協成股價飆升,黃廷方誌在必得, 不借高價吸納,到6月份,黃廷方的旗下公司已擁有14%楊協成股權,成為 楊氏家族外最大私人股東。 其時,楊家控股公司,擁有楊協成38。9%股權,其中楊至耀這一派佔18。3

… 頁面 85…

%,對立派佔20。6%。楊協成前資深副總裁楊為理對香港《資本家》雜誌說: “血濃於水,打死不離親兄弟。” 楊氏家族的恩怨由來已久,本來可望在“外族入侵”下彌合,但未能這 樣。也許,一些家族成員不服楊至耀一房長期獨攬大權,不再把楊協成看成 “我家”的事業;也許是某些成員缺乏大度,過於看重自身的私利,不必要 地干擾執行董事行使權力。據接近楊家的人士稱:清官難斷家務事,很難裁 斷孰是孰非,所有成員只有在家族糾紛中退讓,才能和解一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5年7月,大馬鉅富郭令燦家族,透過柯麥 林公司向楊協成提出全面收購。香港人不會陌生郭氏家族,該家族1982年來 港收購道亨銀行,控有香港上市公司豐隆投資。郭氏家族十分看好楊協成在 香港的大片廠房地盤,其估值在百億以上。 柯麥林有備而戰,在正式發起攻勢前,已控有楊協成的26。7%股權,據 當地傳媒,股份分別來自楊氏家族及外圍散股。楊家已分崩離析,“引虎下 山”,楊協成地位更是脆如卵殼。 黃廷方奮起反擊,據黃氏的財務公司稱:已控有24。9%楊協成股權。 兩派持股量接近,勢均力敵,是一場真正的虎豹大戰。而楊家的大部分 成員,坐山觀虎鬥,似乎他們爭奪的是與楊家毫不相關的獵物。 曾在楊協成(香港)公司服務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講師曾淵滄表示:“一 旦楊協成控股公司解散,楊家祖先所遺留的事業,便會被外人所分割。就像 胡文虎家族失去虎豹國際控制權,餘仁生家族把原有產業一再變賣,以及王 安電腦的家族到最後把公司拱手讓人。” 不管收購大戰鹿死誰手,就目前的家族狀況,楊協成為外族人所控,已 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楊協成第二代、已退休的80高齡的楊天華唏噓感嘆道: “今天楊協成形成這種局面,確實令人很傷心,是誰也料不到的。”

… 頁面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