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向的是顏回、老子、莊子、韓非子、程頤兄弟等十四哲。金前都有供桌、香案、擺滿祭祀時使用的道、豆、爵等禮器。殿內還陳列著祭祀孔子時中和韶樂樂器和舞具。殿中懸著四塊匾額和兩幅對聯,其中正中一塊匾額正是劉浩然所提的“文人先師”
這孔府孔廟包括大成殿都是明軍佔據山東後,緊急從江南抽調能工巧匠,招募民夫修緩而成,要不然經過十幾年的戰亂,如何有這番光鮮
來
首先是國史館院士,太子正字程乃彬代表劉浩然宣讀詔書,正式向天下宣佈冊封孔子為至聖先師,孟子為亞聖賢師,朱子為先賢明師,顏回等儒家先人為十四哲。
孔克堅為首眾人對著供在金前香桌上的聖旨三跪九拜,並行大禮。
接下來是祭祀孔聖人,今日雖然不是正式的春秋大祭,但是由於有劉浩然這今天子在,這場祭祀輕慢不得。
祭孔大典主要包括樂、歌、舞、禮四種形式,樂、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而進行的,所有禮儀要求“必豐、必潔、必誠、必敬”“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
劉浩然等人先到廂房換過禮服。劉浩然自然身穿九龍度服,其他眾人則按照官職閒身身穿官制祭服和民間祭服。這時論到孫仲良在一旁做司儀,看到劉浩然拉開架勢準備跪拜行大禮,他一時慌了,連忙與孔克堅等人勸阻道:“陛下乃天下之主,如何能行此大禮!”
“衍聖公此言差矣,至聖先師乃天下讀書人之師,劉某不才,出身草莽,只敢恭據半個讀書人,今日能在孔廟跪拜聖人,乃一生幸事,如何使不得!”
見劉浩然擺出如此誠懇的態度,而且又異常堅決,孔克堅一時也不好勸阻了,只好作罷,聽從司儀安排開始祭祀儀式。
司儀孫仲良首先高聲唱贊禮。然後拈鼓、再拈、三拈、淨手、按官職高低和身份順序排班,司俎、司祝、司樂等執事者各執其事,升炮鳴鞭炮,奏樂大吹、細吹。整冠掀領,主祭人三獻祭,原本主祭人應是孔克堅,但是現在變成了劉浩然。
劉浩然在首,肅然而立,旁邊由桂彥良擔任的正獻官帶著獻官先奉上黃色的絲綢和仿周禮的酒杯,此為初獻帛爵。在祭孔大典中擔任正獻官,尤其在天子主祭的祭孔儀式中擔任正獻官是何等的一種榮耀,桂彥良早就收起了輕狂之心,一舉一動唯恐違了禮。
接著劉浩然誦讀早就由宋謙捉刀做好的祭文,然後雙手將黃絹祭文供奉安好,眾人跟在劉浩然後面向孔子像行五鞠躬,再齊聲唸誦《孔子贊》:王棄下衰,文武將墜。尼父挺生,河海標異。祖述堯舜,有德無位。哲人其萎,鳳鳥不至。
《孔子贊》有幾個版本,有三國魏阮籍的《孔子詩》,晉朝摯虞的《孔子贊》,前宋米節的《孔子贊》,前宋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宣聖贊》。這裡用的正是宋太祖的《宣聖贊》。
亞獻禮儀差不多,是由姚尚魯擔任的亞獻官帶著獻官奉上香,再由劉浩然帶領向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贊》。
終獻是由衛肇端擔任的終獻官帶著獻官奉上合周市的妹酒,再行五鞠躬,齊誦《孔子贊》。三獻後便是獻牲畜,雲馬,進供養,再由司俎擺設燃香焚雲馬錶,主祭人劉浩然帶頭,由司儀聲導,殿內外人員行三跪九叩大禮,後由司祝頌讀祝文祭文、疏文、望燎點燃在殿外堆放之松蓬,仰視、升炮、大吹,待火熄後,復個仍按順序站定,又行三叩禮後,平身、鞠躬、按順序退班,這才算儀禮完畢。
第一百七十四章孔廟與北方士族
1069帝國的榮耀第一百七十四章孔廟與北方士族二
社整個討程中。劉浩然謹記程乃彬和桂彥良的話。儘量以引以作緩慢。斯文不躁,有條不卓,為掬以虔誠,一套做下來,倒也沒有出什麼差錯,反而做得盡禮合制,孔克堅和一幫北方名儒士子們看在眼裡,目光不由多了一份神采。
忙完之後,劉浩然站在杏壇旁。看著這個傳說中引聖人講學的地方。默然了一會突然開口道:“聖人乃大明讀書人的先師,這裡也是大明讀書人的聖地。”
說到這裡,劉浩然不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聖地,鄉野村夫的聖地就是那一院茅屋,市井小民的聖地就是那酒肆茶館,忠勇之士的聖地則是那烈士陵園,我們讀書人的聖地在哪裡?就在這裡!”
聽得當今天子開口,眾人都不敢開口,都在靜靜地傾聽著,然後在心裡細細地咀嚼著,體會中話中的意思。
劉浩然揹著手,昂首看著天,默然一會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