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然不由大笑起來,這位孔聖人的五十五代世孫還真有點意思。
孔克堅,字壕夫,孔子第五十五代嫡孫,是上代的衍聖公。元至元六年公元駒年襲封衍聖公,階嘉議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禮部尚書、國子祭酒,但都沒有赴任。到了至正十五年強年,也就是今年十月,元帝徵衍聖公孔克堅同知太常禮儀院事,以其子希學襲爵。準備將其硬拉到大都去了。孔克堅到大都呆了幾年,看到元廷朝堂上烏煙瘴氣,而天下卻是群雄並起,世事紛亂,元廷已有暮落之勢,於是便找了藉口回鄉。元帝拉他去大都原本就是想在亂局中收攏人心。也不敢過於逼迫他,於是便準了。不過其爵位已經被其子襲承,由於這是元帝“亂命”劉浩然稱帝后不予承認,下詔命孔克堅暫居衍聖公舜位,孔希學改授國史館院士。
“陛下,這是小兒孔希學。”
“再見過陛下!”孔希學恭敬地拱手行禮道。
“原來是士行先生,果然一表人才啊!“劉浩然挽著孔希學的手,欣然道。
“這位是山東大儒孫仲良,號虛懷先生,曾師從靜修先生家學。”孔克堅開始介紹起身後的名儒士子來,第一位是鶴髮蒼首的老者。看上去足有七十餘歲,拱手行禮已經是顫顫驚驚,彷彿風大一點都能被吹到一般,被擺在首位也是應當的。
靜修先生的弟子?劉浩然客氣的挽著孫仲良手寒噓幾句,心裡卻在思量著。來北方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課,靜修先生也叫劉因,算是劉浩然的家門,只是這個家門有點不為劉浩然所喜,原因走出生容城今河北徐水的劉因父祖在金朝為官,世代業儒,其出生時金已經被滅了十三年,可是這個老夫子一生自視為亡金遺血,看著元廷就是不順眼。不過此人的學問非常高,與許衡、吳澄同列為元廷三大名儒,在北方士子中的影響可不一般,所以劉浩然儘管心中對劉因的為人不以為然,但是對其的嫡傳弟子卻保持足夠的尊敬和重視。
“這位是河南大儒姚尚魯,姚直齋先生乃雪齋先生之後,師從魯齋先生家學。”孔克堅介紹第二位五十多歲,一臉皺紋的男子。
這都是什麼人呀?姚樞的子孫,許衡的再傳弟子?劉浩然臉上露著如春風般的笑容,心裡卻一陣苦笑。姚樞,字公茂,號雪齋、敬齋,元初名臣,理學家,曾經在元軍俘虜中訪得湖廣名儒一趙復,勸其北上講授理學,從而使得理學在北方廣為傳播。“復趙復傳其學,由是許衡、郝經、劉因,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
而姚樞本人也是一名理學大家。他與許衡在河南蘇門今輝縣西北相遇,一見如故,然後兩人與另一名儒窒默共進同退,講習經史,傳教生徒。
許衡就不用多介紹了,北方理學的領袖人物,他雖然在學術上並無大的建樹,可是此人曾經“輔佐”元世祖忽必烈傳承儒學,承流宣化理學,並定其為官學。北方眾多儒生對其是歌頌備至,連江南很多學子儒生也頗知其名。
煌啪家族背景,許衡大家的嫡傳弟子,姚尚魯真算是北方理學界的一位夫腕了,劉浩然自然要對其客氣三分。
“原來是直齋先生,早就聽聞你的大名,化文先生胡從憲字是你的師門同窗吧?他對你的學問是推崇備至啊!”
“這位是河北大儒衛肇端,紹續先生,師從江漢先生。”客氣一番後孔克堅繼續往下介紹道。
好嘛,又是一個大拿,江漢先生,也就是北方理學始傳者一趙復,他北上傳學,誓不出仕元廷,最後終老於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他
“這位是河北大儒郝扶風,召公先生,陵川先生之孫。”
劉浩然挽著這個六十多歲卻異常硬朗的老人,眼角不由地跳了一跳。陵川先生,正是郝經,他原籍山西陵川,後遷居河北保定。在北方理學幾位名儒中,劉浩然最不感冒的就是這位郝經,因為這個老夫子提出了“用夏變夷能行中國之道,即為中國之主”也就是隻要蠻夷異民族對中原漢族地區實行了禮樂之治,就應該擁護和支援。他大力讚賞歷史上北魏孝文帝,認為其就是“用夏變夷之賢主”在他的眼裡,元世祖忽必烈也是這麼一位英明之主,所以他把自己輔佐元廷當成是光明磊落的事情。這個觀念與劉浩然的想法格格不入,但是現在不是翻臉的時候,所以劉浩然的臉上依然是笑容滿面,和藹可親。
接下來介紹的幾位,楊弼成是元初重臣名儒楊惟中的後人,江載源是名儒竇默的傳人,張謙是元初名臣張文謙之後,劉承志是元初名臣劉秉忠之後,王宜循既是元初名臣王詢之後,又是郭守敬的弟子,而張、劉、王